
中国皮蛋开始在美国供不应求 从“最恶心食物”到“断货王”
中国皮蛋在美国从最初被视为“最恶心食物”到如今供不应求的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美国消费者对这一传统食品的逐渐接受和喜爱,皮蛋需求量不断增加,甚至出现断货现象,这一转变展示了中国美食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日益提高。
堆满松花鸭皮蛋礼盒的Costco货架在三天内被抢购一空,中国皮蛋正改写着它在美国市场的剧本。2024年12月1日,美国Costco超市出现了一款特别的产品——来自中国广东开平的松花鸭皮蛋礼盒。货架前,华人消费者疯狂扫货,甚至有老外夫妇好奇询问:“这是鸭蛋做的巧克力吗?”三天后,西海岸多家门店库存告罄。原本计划销售至农历春节的三个月备货,在部分门店仅支撑了72小时。补货后价格从13.99美元飙升至17.59美元,销量却达到预期的4-6倍。
这款被CNN评为“全球最恶心食物”的中国传统食品,正在美国主流市场完成一场华丽的身份转变。2024年12月初,从美国西海岸的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到东海岸的纽约州,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的松花鸭皮蛋礼盒陆续登陆全美600余家Costco门店。这款20枚装礼盒定价13.99-14.99美元,被醒目陈列在卖场入口处的堆头上。销售数据令人震惊:西雅图某门店创下三天清仓纪录;纽约部分区域门店单周销量超预期600%;截至12月底,90%区域门店库存告罄。Costco紧急追加订单,但因生产周期和物流限制,春节补货计划宣告失败。
社交媒体上,一场寻蛋行动正在上演。小红书相关帖子三天内激增90篇,评论区被ZIP Code(美国邮编)刷屏—“98052有货!”“纽约11354速来!”在TikTok,博主The Sushi Guy的评测视频获得65万播放量,他蘸着吃下皮蛋后打出8.1分:“质地如奶油,风味令人上瘾。”专业食品媒体Tasting Table同步发布皮蛋科普,介绍其千年历史和凉拌、煮粥等吃法。
在咸蛋与皮蛋间,旭日选择了更具话题性的后者。吴洪亮解释逻辑:“美国人知道皮蛋是‘最恶心中国食物’,但这恰说明它有认知基础。”这个曾被CNN网友称为“恶魔之蛋”的产品,天然具备社交传播基因。旭日团队深度挖掘皮蛋的“黑历史”:美食家哈洛德·马基在《食物与厨艺》中描述其“黏糊怪异”;YouTube上百万播放量的“皮蛋挑战”视频成为天然传播素材。这些负面认知被转化为猎奇尝鲜的心理诱因。
产品上线前,旭日构建三级传播引擎:美食KOL合作方面,签约The Sushi Guy等15位垂直博主,制作“皮蛋豆腐”“皮蛋粥”教程;专业媒体联动Tasting Table发布文化科普,解构“千年蛋”工艺奥秘;同时利用社群裂变:激发华人“家乡自豪感”,用户自发分享开平皮蛋的烹饪视频。当某位博主在视频中从皱眉尝试到惊呼“Amazing”时,产品完成了从黑暗料理到新奇美食的认知跃迁。
Costco皮蛋引爆了在美华人的消费热潮:西雅图用户晒出“一次买6盒(120枚)”的批量采购小票,更有消费者将皮蛋礼盒作为圣诞礼物替代传统巧克力。此外,华人顾客还发现Costco皮蛋相较华人超市同类产品“品质更好还便宜2美元”,进一步推动了抢购风潮。更深层的是消费习惯迁移,如第三代华裔Lisa Chen在Ins分享:“以前买皮蛋要开车半小时去华人超市,现在Cosco购物时顺手拿一盒,就像买牛奶一样自然。”
Costco皮蛋不仅受到华人热捧,还意外实现了本土化破圈,获得非亚裔群体的接纳。加州一位Costco经理购买整盒皮蛋分给店员品尝,而YouTube上则涌现出“皮蛋牛油果沙拉”等创新食谱视频。更有美食博主开发出“皮蛋蘸墨西哥辣酱”的融合吃法,展现出皮蛋在多元饮食文化中的可塑性。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皮蛋从整蛊道具转变为美食探索的象征符号。当中国消费者抢购Costco烤鸡时,美国人也开始将皮蛋放入购物车。
Costco皮蛋的热销并非偶然,而是中国食品企业突破传统出海模式的一次战略升级。这一成功案例揭示了行业变革的三大关键路径。过去,中国食品出海往往困于华人市场的低效竞争。旭日总经理吴洪亮算过一笔账:进入Costco等主流渠道,溢价空间可达华人超市的1.8倍,且付款周期缩短30天。走出唐人街,从“华人专供”转向主流零售,成为生存与增长的必然选择。
对比日本寿司的“精致健康”、韩国泡菜的“韩流时尚”,中餐长期缺乏系统性文化输出。皮蛋的逆袭提供了新思路:先利用争议性制造话题(如“世纪蛋”的猎奇标签),再通过产品体验颠覆认知。当美国美食博主The Sushi Guy为皮蛋打出8.1分时,黑色蛋体完成了从“腐败象征”到工艺美学载体的蜕变。这种“争议-体验-认同”的传播路径,或将成为中国食品文化输出的新范式。
尽管Costco皮蛋创造了销售奇迹,但要真正扎根西方餐桌仍面临多重考验。在文化认知层面,皮蛋缺乏像《寿司之神》这样的影视IP加持,也没有詹姆斯·比尔德奖级别厨师的权威背书。在消费场景渗透上,尚未能打入学校午餐、航空餐或连锁餐厅等主流餐饮体系;供应链方面也存隐忧,120天的腌制周期难以灵活应对突发订单,而海运时效波动高达15天,进一步增加了供应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皮蛋西进之路上的关键挑战。
目前,沃尔玛的采购合同已摆在旭日蛋品的案头,Costco追加的咸蛋订单正在装船。而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早午餐店,厨师正将皮蛋拌入牛油果沙拉,菜单上写着“Century Egg - The New Superfood(世纪蛋——新晋超级食物)”。从广东开平的鸭场到美国中产的餐桌,一颗皮蛋的价值链跨越了12000公里。当辣条、螺蛳粉、酸梅汤们循着皮蛋的轨迹出海,中国食品正从“乡愁特供”转向全球胃的征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