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为何愿卖苏-57给印度 俄罗斯的“续命丸”
俄罗斯愿意向印度出售苏-57战斗机,这可以被视为俄罗斯的“续命丸”,随着全球军事竞争加剧,俄罗斯需要寻求国际军事合作伙伴来维持其在全球军事领域的影响力,印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大国,拥有强大的采购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需求,成为俄罗斯潜在的合作伙伴,通过向印度出售苏-57,俄罗斯不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够加强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军事领域的地位。
俄为何愿卖苏-57给印度 俄罗斯的“续命丸”!面对印度对F-35B的嫌弃,俄罗斯嗅到了机会,几乎是“白送”苏-57全套技术。从核心源代码到发动机方案,这份诱人的“盛宴”能否让新德里吞下?这不仅是军售,更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续命丸”,与印度的隐身困境完美对接。苏-57是否是印度唯一的救赎?
俄罗斯人给印度空军摆了一桌盛宴,主菜只有一个:苏-57。就在新德里对英国的F-35B流露出几分嫌弃时,克里姆林宫迅速行动。第五代战机苏-57的身影,前脚刚在中国珠海惊鸿一瞥,后脚就挪到了班加罗尔的航展现场。
这趟行程的算盘打得极响。在中国,苏-57的亮相更像是政治站台。而在印度,则是一场赤裸裸的商业围猎,眼神里全是志在必得。
俄罗斯摊开的菜单精准地搔在印度国防自主化的心头痒处。整个方案的核心简单粗暴:苏-57E战斗机的全套技术转移。莫斯科的逻辑清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组装过两百多架苏-30MKI,而苏-57和它有超过六成的技术血缘,再熟悉不过了。
三年内让苏-57在印度本土呱呱坠地听起来顺理成章。这不仅能解印度空军对先进战力的燃眉之急,还为印度国产隐身战机项目铺好了一条金光闪闪的技术跑道。共享生产线和维护设施的提议也在为印度空军的钱包精打细算。
比技术转移更狠的是开放源代码的承诺。这一下就戳到了印度的痛点。当年引进法国“阵风”时,印度因为拿不到核心代码而备受羞辱,无法整合国产武器,永远要看供应商的脸色。俄罗斯不仅答应给全部源代码,还支持高达四到六成的国产化改造,想装印度自己研发的空空导弹或相控阵雷达都没问题。
发动机方面,俄罗斯也端上了压轴大菜。他们拿出两款任君选择:一款是现成的AL-41F1S,另一款则是号称能改善隐身性能的177S发动机。后者曾在珠海航展上惊鸿一瞥,其假想敌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中国的歼-20。
价格方面,苏-57E的单机报价在八千万到一亿美元之间浮动,相比“阵风”乃至美国的F-35A,简直是“良心价”。然而,仔细看总能发现几处裂痕。
苏-57的短板显而易见。把它和美国的F-22、中国的歼-20放在一起,就像一个偏科生站在两个全优生旁边,隐身性能、航电系统、制造工艺几乎每一项都显得尴尬和力不从心。重启并升级成一条能伺候第五代战斗机的生产线难度极大,那款被寄予厚望的177S发动机至今还只是一张漂亮的PPT。俄罗斯自家的苏-57产能都一直没能拉满,快速交付的保证也成问题。
不过,军队自用的标准和国际军火市场的销售逻辑不同。对印度来说,苏-57的缺点或许并非致命。掰着指头数一数,当今世界真正的第五代重型战斗机,美国的F-22早已停产且非卖品,中国的歼-20也不太可能出现在印度的采购清单上。
于是,苏-57成了印度在全球货架上唯一能够得着的重型隐身战斗机。这种“唯一性”带来的错位优势才是俄罗斯最大的王牌。当苏-57的竞争对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F-22和歼-20,而是同样用于外销的美国F-35时,它的账面优势反而凸显出来。印度空军向来有根深蒂固的“重型机情节”,其空防的脊梁就是庞大的苏-30MKI机队。
无论是在载弹量、作战半径,还是在飞行速度和机动性上,苏-57都比F-35大了一圈。尤其是在最大飞行速度上,F-35那仅仅1.3马赫的速度对于需要承担国土防空、紧急截击任务的印度空军来说,怎么看都像个“慢性子”。
体系兼容的成本也是关键。印度空军的武器库早就织成了一张巨大的俄式装备网络。引进苏-57,无论是飞行员的改装训练、地勤人员的维护保障,还是各种弹药的通用,衔接成本远比推倒重来要低得多。如果要引进F-35,意味着要为它从零开始构建一整套全新的美式后勤维护体系,这笔开销可能比买飞机本身还要昂贵。
美国显然不可能像俄罗斯那样把F-35的生产线和技术大大方方地交给印度。在技术转让、价格、平台性能和体系兼容性这几个印度最看重的维度上,F-35几乎是全面落后。它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优势——那身引以为傲的隐身外衣,在俄罗斯“连人带技术”打包出售的巨大诱惑面前,是否还那么耀眼,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俄罗斯甚至还追加了一个承诺:可以帮助印度在苏-57的基础上,研发他们自己的第五代中型甚至轻型战斗机。这对于自主研发能力一直磕磕绊绊的印度来说,不啻于雪中送炭。
说到底,俄罗斯对印度这番史无前例的殷勤,根子在于俄乌战争。这场持续数年的战争并没有给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带来技术上的飞跃,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差距。如果拿不下印度这笔巨额订单,苏-57项目的前景将一片黯淡。所以,莫斯科才会把这份几乎是压箱底的方案都掏了出来,只为获得一个喘息和续命的机会。
有趣的是,印度自己就是苏-57前身T-50项目的初始投资国,后来因为各种分歧愤而退出。新德里对这款战机的性能优劣以及俄罗斯人的行事风格知根知底。如今再坐到谈判桌前,障碍反而更少。
对印度而言,这几乎是一道没有太多选项的选择题。在隐身已经成为新时代空战入场券的今天,它自主研发的希望依旧渺茫。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式战机绝无可能。从技术自主和性价比的角度看,美式战机又限制重重。
苏-57虽然在顶尖玩家眼里或许已经有些落伍,却正好卡在了印度最需要、也最无奈的那个位置上。它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当下最适合,也是唯一能得到的。这份摆满诱人条件的货架清单,究竟是通往未来的桥梁,还是一个用过去的技术拼凑出的幻影,答案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唯一一个真正被摆上印度谈判桌的选项。这杯混杂着希望与妥协的苦酒,印度似乎非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