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编成绩断崖式领先牵出跨省作弊案 黑灰产业链曝光
近日,一起跨省作弊案曝光,涉及考编成绩断崖式领先,该案揭露了一条黑灰产业链,涉及考试作弊、非法获利等,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呼吁公众关注考试诚信问题,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考试公平性和公正性,这起事件再次提醒人们,诚信是社会的基石,任何破坏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严厉惩处,跨省作弊案曝光,涉及考编成绩异常领先,揭示出黑灰产业链的存在,事件引起关注,相关部门正调查处理,呼吁公众共同维护考试公平性和诚信。
不法分子利用考场安检及信号屏蔽缺陷,成功让十余名考生作弊入职事业单位。2023年8月,重庆警方查办一起公职招考作弊案。两个月前,在该市丰都县举行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中,多名考生笔试成绩“断崖式”领先,引起怀疑。
案件侦办过程中,一个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考试作弊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上游“老大”负责统筹学生报考岗位,提供作弊设备,组织“枪手”做题;中游有专人组织作弊工作、招揽“生源”;下游则有人进入考场非法获取试题。该犯罪团伙自2019年起长期在重庆各区县及四川内江市事业单位招考中组织作弊,单次作案非法获利十万至数十万元。
2025年3月下旬,本案二审宣判,“头犯”获刑5年。经核查涉案团伙交易记录,多名已入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被劝退或清退。
2023年6月,重庆市万州、黔江等17个区县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公告显示,公共科目笔试共两科,其中一门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下称“职测”),闭卷笔答。次月,联考的笔试成绩公布,满分150分的职测考卷竟有多人考了140多分。网友们质疑考试中存在作弊情况,特别是丰都县多位考生的成绩几乎是“断崖式”领先其他考生。
2023年8月,重庆市人社部门发布通报称,警方初步查明个别考生作弊属实,嫌疑人采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后续公示显示,8名考生因考试违纪被取消成绩,官方认定他们试题答案高度雷同,并已抓获组织作弊团伙成员。
随着成员陆续到案,这一黑灰产业链条逐渐显露全貌。2025年1月13日,丰都县人民法院就本案作出一审判决,共有3人因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刑。其中,被认定为“幕后老大”的北京籍人员张德宇获刑五年;负责前台运作的组织者刘黎立获刑三年六个月;多次参与试题偷拍的冉某宇获刑二年二个月。另外两名“拍手”梁某、任某松及五名参与招揽考生的人员被另案处理。
该团伙作案手法并不复杂,主要是钻了考场安检和信号屏蔽系统的空子。被认定作弊的一名考生程文皓介绍,考生的作弊设备包括一部手机、一个微型耳机和一条数据线。这些手机随后被转交给张德宇进行软件改装,表面看似普通的应用程序实则被植入了视频通信、答案接收存储等隐蔽功能。软件的开发者邓某坤因犯非法生产、销售窃照专用器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考试当天,拍题人、考生携带设备进入考场,在试卷启封发放后,拍题人根据耳机传输的指令将试题放置于其携带的手机密拍镜头前,由场外同伙完成试题拍摄并传出考场,转交给“枪手”做题。“枪手”完成答题后,通过加密音频信号传递答案代码。而考生需要操作的只有数据线:“+”键用于接收答案,“-”键可重复播放。
经法院审查认定,2019年至案发期间,该团伙累计组织考试作弊52人次,被确认或承认作弊的考生共37人,涉及16场考试。一些考生栽在了之后的面试环节,但仍有17人通过作弊手段成功入职事业单位并获取编制。这些考生报考的均为县区级及以下事业单位岗位,涉及武隆、黔江、万州、丰都、酉阳、巫溪、彭水等地,甚至存在跨省作案情形。
该团伙收费模式呈现阶梯式特征:先向考生收取4000至6000元不等的作弊设备使用费,待考生通过笔试进入面试或成功入职后,再收取十万至数十万元不等的好处费,涉案总金额达571.6万元。
多名证人证言显示,部分通过作弊入职的考生转而成为组织作弊的“中间人”。例如,胡某在花费40万元成功入职丰都县暨龙镇政府后,因身边存在潜在客户,被拉拢为“合伙人”,先后介绍5名考生。
2025年3月21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本案一审原判。经核查涉案团伙交易记录,多名已入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被劝退或清退。程文皓即在被清退人员之列。武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给予其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处理,并将其违纪违规行为记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人员诚信档案库,期限为五年。包括程文皓在内,多名被清退人员起诉了所在地人社部门,目前暂无裁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