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博回应文创产品遭质疑 设计引发争议

访客 2025-07-09 20:55:29 80696
上博针对文创产品设计引发的争议做出回应,针对市场上出现的质疑声音,博物馆方面表示正在关注相关反馈,此次文创产品设计引发争议,涉及设计创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上博正在评估市场反馈,并将根据公众意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上博将继续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以满足公众需求,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00字左右。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指出,上海博物馆以馆藏文物“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为原型开发了一款发光冰箱贴文创产品,产品采用了发光瓶体和底部穿孔的设计。该网友质疑这种设计方式对文物背后的历史缺乏尊重,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上博回应文创产品遭质疑 设计引发争议

据了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产自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最高技艺。2002年以前,该瓶一直在前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奥格登·里德先生的母亲家族的纽约豪宅中,作为台灯灯座使用长达四十年之久。2002年,该瓶出现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中,引起了诸多收藏家的兴趣,其中包括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她以4150万港币拍得此瓶,并将其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成为该馆建馆以来最贵重的民间捐赠。

上博回应文创产品遭质疑 设计引发争议

7月8日,有媒体就此事咨询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关注到有关质疑声音,目前已向上级部门反馈此事,正推进处理工作。7月9日,学界和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该事件为文创工作者带来的启示。

上博回应文创产品遭质疑 设计引发争议

除了此次引发争议的发光冰箱贴之外,上海博物馆此前还举办过与“蝠桃瓶”相关的亲子手工活动,并在2023年限量推出了2201份“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数字藏品。

上博回应文创产品遭质疑 设计引发争议

部分网友对该文创设计提出批评,认为其“不尊重文物历史”且“依靠争议边缘设计来吸引眼球”。然而,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指出“不必过度解读”,并认为“这也是铭记历史的一种方式”。

此前国内外也有不少文创产品设计引发争议。例如2022年,英国伦敦考陶尔德美术馆举办了以梵高自画像为主题的展览,其艺术商店售卖的部分梵高自画像周边产品遭到了质疑。其中一款耳朵形状、售价六英镑的橡皮擦受到了强烈批评,被指“对梵高缺乏同情心和尊重”。面对争议,考陶尔德美术馆最终下架该款产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了解的文创品牌中,故宫博物院位列第一,占比为28.55%,中国国家博物馆(24.24%)和国家大剧院(23.70%)紧随其后。可见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吸引着大量消费者。

随着博物馆文创产品热度攀升,如何在创新表达的同时把握好设计底线,不断满足公众的品位和情感需求,成为文创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更深层次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焦振涛表示,文创设计师有责任通过有效设计准确“转译”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这需要设计师们主动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同时设计时也不要过度玩“梗”或营销历史文化,保持敬畏之心。焦振涛建议,博物馆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可以考虑引入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例如邀请公众与文创设计师携手共创,这样不仅能更深入地洞察公众的实际需求,还能有效规避潜在的争议性设计风险。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提到,公众的质疑也让更多人了解文物“回家”的故事,这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文创工作者需要注意,设计文创要兼具创新性的同时,也要保持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把握好创意设计的边界和尺度。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