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评学生没报清北老师解散群聊 教育理念碰撞引发热议
媒体报道,因部分学生未报考清华和北大的热门专业,老师直接在群聊中解散群聊,这一事件引发关于教育理念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老师做法过于极端,反映了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和沟通方式的欠缺;也有人认为老师是在提醒学生要有明确目标,追求顶尖学府,这一事件凸显了教育过程中的沟通难题和期望管理问题,引发社会对学生自主选择权和教师引导方式的思考,教师因学生未报热门专业而解散群聊,引发关于教育理念的讨论,事件反映沟通难题和期望管理问题,引发社会对学生自主选择权和教师引导方式的思考。
填报志愿究竟应该满足各方期待还是应结合实际考虑自身想法?近日,“江西瑞昌一中某老师因3名学生未填报清北而失望解散微信群”一事引发热议。
该群名为“清北团队合作群”,共有22人。据网传的聊天截图显示,老师在群里表示,2025年高考22209班有3名学生包揽了年级理科前3名和文科第6名,本以为可以完美收官,但这3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学校、老师、家长的劝告,完全按照个人意愿填报热门专业。老师还表示,“明天上午将以失望解散此群”,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职业教育的失败”,并称对不住所有付出的领导和老师。
截图一经流传引发公众对填报高考志愿以及教育本质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真正的教育失败是从把学生当功勋章开始。也有网友认为,应该尊重学生填报志愿的选择,与其选清北冷门专业,还不如选其他名校的热门专业。
7月8日晚,一位22209班的学生透露,自己所在班级为瑞昌一中志远班,由尖子生组成。高一入学时班级已经确定好,但后续会根据学生成绩重新分班。这位同学表示,这三名同学分数不算理想,虽能上北大医学部,但他们对医学并不感兴趣。其中一名同学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可能是热门新工科专业。今年高分算是学校最差的一届,但中上档的学生考的分数还算不错,985、211高校录取率一定不比往届差。班级有40多个600分以上的同学,百分百能上211高校。
针对此事,7月7日晚,“瑞昌市第一中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称,学校立即召开教师会议,漆某芳老师在会上作出深刻检讨,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的不当。学校进一步强调家校沟通纪律,要求老师强化考试招生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学生的志愿填报。目前,学校和漆某芳老师已向学生及家长表达了诚挚歉意,争取他们的谅解。三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
这位同学表示,这件事很复杂,网络上很多人只是一味网暴。不想因为报考这件事就彻底抹除老师这三年来的付出。老师对待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对同学们也很关爱。虽然有时对学生严苛,但也真心希望他们考好。放假时,老师也会陪伴在学生身边,没有休息。
这位知情同学还表示,老师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学校大于专业,他们也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但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这位老师的做法在现实中并不罕见,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一些地级市或县级地区,当地重点中学是否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校长的职位稳定以及教师的评优和奖励。因此,这背后反映的是对“清北崇拜”或“清北率”的过度追求。这一问题并非个体学校或某个地区的特例,而是具有全国性的普遍特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表示,此事本质是两种评价两种追求的差异。唯名校论、唯升学率肯定是错的,但也不能简单排斥,甚至全盘否定。无论如何,成绩也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