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媒体评学生没报清北教师解散群聊 教育不应唯名校论

访客 2025-07-09 15:18:11 43230
媒体报道,因部分学生未报考清华、北大,教师解散群聊,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不应唯名校论,过分强调名校会导致教育焦虑和学生压力增大,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教师应对学生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非单一的高考成绩,解散群聊的做法欠妥,应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教育界应共同努力,推动教育公平和多元化发展。

媒体评学生没报清北教师解散群聊 教育不应唯名校论!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名老师因三名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未选择北大清华而选择了其他名校,愤而解散了班级群聊。此事迅速引发热议。7月7日晚,瑞昌市第一中学发布情况说明,涉事教师进行了检讨并致歉,并强调将进一步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学生的志愿填报。

据曝出的聊天记录显示,该班主任指责三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并将学生的自主选择定性为“班主任教育的失职、职业教育的失败”。舆论场中不少声音认为,这背后与教师的奖励机制有关。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考上清北的学生数量往往与学校的声誉、资源分配等紧密相连,也关乎教师个人的荣誉和奖金,这种利益驱动可能导致教师将学生志愿与个人名利捆绑。

当前,有些学校将名校录取率尤其是清北录取率作为核心KPI,导致出现了置学生意愿及前途于不顾,粗暴干预学生志愿填报的情况。尽管班级群已解散,这场风波以教师道歉结束,但事件引发了反思:教师的荣光应来自学生的成长,而非名校录取榜单的虚名。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触及了教育功利化的敏感神经。微信群里的怒火与解散通知揭开了教育功利化的一角。功利化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面对学生“不按套路出牌”的志愿选择时难以保持理性。教师职业的初心是引导学生成长,而非将学生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在这起事件中,班主任的行为显然逾越了界限。

教育的本质在于赋能,旨在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自主抉择的勇气,成就学生。志愿填报关乎学生的未来,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做出选择。学生不该被“唯分数论”和“唯名校论”的考核枷锁套牢,不能成为学校和老师冲KPI的工具。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一直是考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追求名校本无可厚非,名校的光环确实能给人带来荣誉感和自信心。然而,当这种追求演变成一种盲目虚荣,甚至不顾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时,就值得警惕了。清华北大固然是顶尖学府,但适合学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当“考上清北=教育成功”成为集体潜意识时,必然导致对学生多元发展的系统性忽视。

江西瑞昌这场志愿填报风波已落幕,三名学生得以按自己心意选择未来道路。这起事件告诉我们,教育的光芒不该被功利遮蔽,摒弃功利化的“唯清北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