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 工艺与价格争议引发讨论
山姆销售的2公斤冰块售价为22.8元,引发了一场关于其工艺与价格的讨论,消费者对于冰块的定价提出质疑,讨论其价格是否过高,冰块的制作工艺也被提出讨论,是否因为其特殊的制作流程导致了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了售价,这一话题正在公众间持续发酵。
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 工艺与价格争议引发讨论!山姆会员商店推出了一款售价22.8元的2公斤农夫山泉定制冰块。客服表示,这款产品采用24-32小时超低速缓冻工艺,冰晶结构更致密,宣称在相同环境下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慢20%,适合长时间保冷如户外露营和调酒。水源来自千岛湖深层水,经过多重净化处理,强调卫生安全性和透明度。定价由山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未公布具体成本构成,但强调了工艺复杂性和定制属性。
对于这款冰块的价格合理性,消费者存在争议。质疑方认为,2公斤冰块需消耗4瓶500ml农夫山泉(市价约8元),但售价22.8元相当于溢价185%(每瓶水成本折算5.7元)。横向对比显示,麦德龙同类3公斤冰块售价22.89元(单价7.63元/公斤),而山姆单价达11.4元/公斤。部分实验指出,缓冻工艺对融化速度的实际影响不足5%,与宣传差距较大。
支持方则认可其工艺价值,用户实测调酒或冰咖啡时,融化速度确实更慢,保冷时间延长至1小时以上。此外,省去了自制冰块4小时等待时间,避免了家用冰格的卫生隐患。山姆会员年均消费超过万元,85%购买家庭拥有嵌入式制冰冰箱,更注重品质而非基础功能。适用场景包括高端饮品调制(威士忌、冰咖啡)、即时性需求(无法预自制冰)和户外活动便捷性。
市场上出现了分化现象。农夫山泉通过水源背书和工艺创新,打造差异化产品(如4.5元/160g冰杯),瞄准愿为品质付费的群体。蜜雪冰城等品牌则推出1元冰杯,主打性价比;家庭自制方案(保鲜袋+擀面杖破碎法)也受到推荐。核心矛盾在于技术溢价是否匹配:普通食用冰成本约0.5元/公斤,山姆溢价超20倍,但消费者对“慢融20%”的感知度存疑。独家定制模式被指利用会员壁垒脱离市场竞争。
建议消费者按需选择。普通家用可选择自制冰块(凉白开+密封冰格),更经济。追求品质的商用冰适合调酒、咖啡等专业场景,关注第三方卫生检测报告。对定价存疑可通过12315反馈,推动市场透明化。此次定价是消费分级下的细分策略,市场表现将检验“品质冰块”能否成为可持续赛道。消费者应基于实际需求理性选择,无需为争议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