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警惕拉踩国足中超的黑流量 苏超不应成为比较工具
媒体呼吁警惕拉踩国足和中超的黑流量现象,不应将苏超作为比较工具,呼吁各界关注足球领域的健康发展,尊重不同联赛的特色和优势,避免过度比较和抹黑,同时提醒广大球迷理性追星,共同维护良好的足球氛围。
进入酷暑,苏超的热度和高温一样居高不下。最近两轮比赛,昆山奥体中心和南京奥体中心先后创下了43617人和60396人的上座率纪录;南通队和盐城队“榜一大哥”争夺战日趋白热化,而常州队也终于拿到了苏超第一分。
全方位热度下,苏超堪称今年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担当。但这段时间,舆论场中不乏用苏超拉踩国足和中超的观点,这样的流量其实并不值得追求。
要说苏超报名球员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曾经的国脚黄紫昌。苏超允许每队报名三名“外援”,也就是职业球员。黄紫昌在江苏队效力多年,目前是中超河南队的绝对主力。根据报名规则他可以代表常州队出战。联赛间歇期,他甚至出现在了常州队比赛现场。虽然常州队遭遇五连败,甚至一球未进,黄紫昌也只能扮演着“吉祥物”的角色,至今仍未登场。究其原因,职业球员能否出场,实际上还是所效力俱乐部说了算,苏超球队要让职业球员出场,需要征得球员所在俱乐部同意。
扬州队门将李新宇是苏州东吴队的二门,本赛季中甲联赛还有过出场。他在对阵泰州队比赛中出场,据球迷统计完成12次扑救,帮助球队拿到了1比1的平局,赛后李新宇的表现也得到了球迷大力赞扬。球员本人透露,之所以能够出场,是因为“鉴于扬州队目前的形势和实力,经过扬州队的领导和我们俱乐部的领导友好协商,最终我们俱乐部同意我临时请假”。
但苏超也出现了职业球员私自参赛的现象——目前效力于申花U21队的温竹新,盐城队第二轮和第三轮主场分别3比0击败泰州队,1比0击败淮安队,温竹新都是首发出场。但据了解,这两场比赛温竹新属于私自参赛,并未得到申花俱乐部的允许。出于严肃队纪的考虑,申花俱乐部给予温竹新一定处罚。盐城球迷自然希望温竹新能够代表球队参赛,申花俱乐部最新一条社媒评论区,评论数已超过2600条,与两天前的1200条相比再度翻番。留言中大部分球迷的评论都表示申花俱乐部方面“没格局”,或者希望其“拿出格局”。不让职业球员踢苏超就是没格局?孰是孰非应该不难得出结论。
过去这一周时间,苏超热点中引人关注的是,有媒体拿苏超球员封堵对方球员射门对比国足队长吴曦“躲球”。这种“拉一踩一”的做法,已经犯了互联网传播规范的忌讳。苏超的足球很纯粹,这也是很多球迷喜欢苏超的原因。一直以来,中国足球尤其是国足,在社交媒体上扮演着民众“痰盂”的角色,有一种谁都能往里面吐口水的感觉。因此只要贬低国足抬高苏超,流量必然爆棚。
但已经不缺流量的苏超,应该和这种“黑流量”做切割。“黑流量”代表还有此前“南通挑战国足”事件,之后南通市足协明确否认“挑战国足”传闻,相关负责人直言“战书是AI伪造”。据统计,事件发酵后,“南通队挑战国足”话题阅读量破2亿,短视频平台相关视频超50万条,部分自媒体借机炒作“中国足球改革迫在眉睫”。事实上对于这样的“黑流量”,南通队方面也非常苦恼。
当然,拿苏超和职业足球做对比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在接受采访时,很多支持苏超的球迷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归属感和拼劲。归属感的确是苏超区别于职业足球很重要的特征。以江苏职业联赛最著名的俱乐部江苏队为例,这支球队征战职业联赛主场常设在南京,对于其他城市的球迷来说,归属感远不及苏超中自己家乡的常州队、无锡队、徐州队等。当然问题也随之而来,职业联赛中南京、南通、苏州、无锡等地也有中甲、中乙球队,为何上座率远远不及苏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至于拼劲,其实可以看作是胜负欲的延伸。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对省内3189位常住居民开展的专题调研显示,在关注“苏超”的人群中,非传统球迷群体占比近八成。换句话说,这些近八成球迷以看热闹为主,不会过于纠结比赛输赢。哪怕常州队此前五连败一球未进,但大家更多是在玩梗,没有过多在意输赢。职业足球和国足完全是两回事,比赛结果几乎成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球迷内心期待值一旦未能满足,自然各种不满就容易跃然纸上。单后腰和菱形中场这些专业名词有时候过于深奥,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拼劲不足是最容易诟病国足的词汇。不过,以刚刚结束的世预赛18强赛来看,朱辰杰、胡荷韬、张玉宁、高准翼等国脚都曾在比赛中拼尽全力导致受伤,部分球员受伤程度甚至比较严重。几乎每一场比赛最后阶段,都有球员拼到抽筋。要说国足很菜,没毛病,但说不拼,其实并不那么客观。如果拼劲成为比赛的决定性因素,那足球未免太简单了一点。足球可以很纯粹,但它一定不会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