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国补分批次下达,目的是平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资金规模翻倍

访客 2025-07-07 08:45:02 46140
国家分批次下达补贴,旨在调整全年财政支出的平衡节奏,资金规模实现翻倍,这一举措有助于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国补分批次下达,目的是平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资金规模翻倍!2025年是推行“国补”的第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向地方安排了300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个资金规模是去年的两倍。

国补分批次下达,目的是平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资金规模翻倍

在补贴范围上,今年的特点是“扩围”。将去年的8类传统家电扩展至12类,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也被纳入。有些地方还增加了投影仪、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数码产品首次纳入全国补贴。

据有关部门介绍,今年1月和4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的中央资金,后续还将有1380亿元的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方正在做关于“国补”的市场调研。她就“国补”的施政重点、资金分配、批次安排等问题接受了专访。

2025年,在补贴范围上大幅扩围,新增高关注品类。家电领域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8类传统家电扩展至12类,部分地区进一步纳入智能门锁、投影仪、无人机等新兴品类。空调限额放宽,单用户可补贴空调数量从1台增至3台。数码产品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首次纳入全国补贴。汽车方面,将国四排放标准的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家装与新兴领域方面,新增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适老化改造等补贴。北京对智能家居单品补贴最高2000元。

在补贴形式上,全国31个省份开通线上申领,如京东、云闪付App搜索“数码省2000”等。资金规模翻倍但分配动态化,并向成效好的地区倾斜。

总体来说,2025年国补政策预计在延续“促消费、惠民生”基调的同时,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下沉市场倾斜,通过“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资金规模适度扩张,更注重效率。

国补的资金来源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安排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直接向地方安排的资金总体按照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即中央每拨付9元,地方需承担1元。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各省级财政根据中央资金分配情况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省以下经费分担办法由省级财政确定。一些地方还会结合当地工作进度和实施情况额外安排地方资金。

分批次下达的目的是平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避免资金过早集中投放导致后续政策“断档”。前两批1620亿元已支撑上半年消费高峰,剩余1380亿元将在下半年关键促销节点释放,确保政策全年连贯性。此外,分批次下达便于匹配消费周期与促销节点,例如第一季度配合春节消费旺季,第二季度衔接“五一”假期和上半年促销,未来的第三、四季度将覆盖暑期、国庆及年末“双11”等购物节,维持消费热度。

各级政府已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防控体系,覆盖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追责及技术赋能等环节。如贵州对报名参加家具换新的活动商户进行现场审核会,重点抽查商户近三个月销售价格、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严防商户乱涨价、销售“三无”产品。

未来建议整合全国通用的消费补贴数据平台,做好数据共享和自动比对,简化审核流程,提升监管能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既有智慧监管平台上嵌入以旧换新智能化监管模块,利用区块链技术全程追溯补贴流向,强化风险防范。建立举报奖励机制,严惩违法行为,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约束等手段,将违规企业纳入信用“黑名单”公开曝光,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可以看两组数据。5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1-4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延续去年较快增长势头。这表明“两新”政策在促进投资流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