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大学生谈宿管大爷:收养了许多流浪猫 高温下的坚守与悲歌

访客 2025-07-07 08:19:28 83864
大学生分享宿管大爷的故事,他收养了许多流浪猫,展现出了爱心和责任心,在高温天气下,他坚守岗位,为宿舍的安全和秩序默默付出,他的故事既有坚守的赞歌,也有面对生活困境的悲歌,他的事迹激励着大学生们关注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

大学生谈宿管大爷:收养了许多流浪猫 高温下的坚守与悲歌。7月6日,山东青岛大学滢园10号楼的一名宿管大爷在高温中不幸离世,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多名学生反映,这位善良的宿管人员不仅被拖欠工资长达8个月,生活极度困顿,还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工作,最终因中暑抢救无效去世。更令人痛心的是,就在同一天,同一宿舍区另有一名学生也因中暑被救护车送医。这一悲剧不仅揭示了高校后勤管理的深层问题,更折射出社会对基层劳动者的系统性忽视。

大学生谈宿管大爷:收养了许多流浪猫 高温下的坚守与悲歌

大爷生前居住在滢园宿舍区一间不足10平米的平房内,房间没有空调,仅有的几个小风扇还是毕业学生丢弃的旧物。在青岛持续35℃以上、局部超40℃的高温天气里,这间铁皮屋顶的平房室内温度长期维持在43℃左右,吹出的风都是热的。他的经济状况令人揪心——已被拖欠工资8个月,日常以清水煮挂面果腹,衣服多是捡学生丢弃的旧衣。就在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学生宿舍捡到一件棉袄和一双新棉鞋,高兴地表示"留着冬天穿"。讽刺的是,与宿管和学生的酷热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校行政办公楼空调开得极低,连走廊都冷气充足。

这位宿管大爷最打动学生的是他对流浪猫的关爱。尽管自己生活拮据,他还是省下钱给猫买猫粮,甚至把自己仅有的三个小风扇全部让给猫窝,自己忍受高温。学生们回忆:"回宿舍时经常去摸小猫,大爷总是笑嘻嘻的。现在看到以前拍的视频一直哭"。

青岛大学招生办回应称,宿管人员属于外包物业公司管理,与学校没有直接劳动关系。这种后勤社会化模式在全国高校相当普遍,但往往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劳务派遣制度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被层层削弱——物业公司为压缩成本可能克扣工资,而学校则以"外包"为由规避直接责任。工资拖欠问题在山东高校并非个案。有网友透露:"山东省早就发下来的奖金一直到12月才发"。更令人愤慨的是,有知情者指出,即使学校已向劳务公司支付费用,劳务公司仍可能恶意拖欠基层员工工资,而购买了社保的只保证社保缴纳。

学校对高温防护的漠视同样触目惊心。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条件,但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却带头违规。面对质疑,校方辩称"往年青岛这个时候没那么热",承诺"今年暑假就都装空调"。这种事后补救的态度引发学生愤怒:"难道只有出了人命,需求才能被重视?"

青岛大学学生的生活条件同样堪忧。宿舍多为6-8人间,没有空调,有的连风扇都没有。有学生描述:"凌晨4点热醒,抱着床单往麦当劳跑,这不是上学,这是绝地求生"。白天学生挤进有空调的教室,但校方为"省电"中午12点准时关空调,导致密闭空间迅速升温。考试季遇上极端高温让学生苦不堪言。一名学生表示:"半夜被热醒,睡不好,第二天还要考试"。部分学生选择住酒店,但青岛暑期酒店价格暴涨,对普通家庭是沉重负担。这种双重标准——行政人员享受舒适环境而师生忍受高温——暴露了高校管理的价值错位。

这场悲剧引发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深刻反思。在高校人事体系中,宿管等工勤人员处于最底层,既是制度性歧视的受害者,也是社会认知盲区的牺牲品。法律专家指出,即便外包关系成立,学校作为用工单位也需承担连带责任。劳动者可同时起诉劳务公司和用工单位,但现实中维权成本高昂,许多像宿管大爷这样的弱势群体只能默默忍受。

宿管大爷走了,带着未穿的棉袄,未领的工资,和那群失去庇护的流浪猫。但愿他的离去能唤醒更多人对基层劳动者处境的关注,推动制度层面的实质性改变。在这个越来越热的星球上,保障最脆弱群体的生存尊严,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