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马斯克的“美国党”或遭联合打压 第三党的艰难之路

访客 2025-07-06 10:05:48 11193
马斯克所在的第三党在美国面临联合打压的困境,作为第三党候选人,马斯克面临着来自两大主流政党的竞争和排斥,第三党的道路艰难,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包括获得足够的选民支持、筹集资金、组织有效的竞选团队等,尽管如此,第三党仍然努力争取政治地位,为美国政治格局注入新的声音和力量。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是政治野心还是大型行为艺术?

马斯克的“美国党”或遭联合打压 第三党的艰难之路

当地时间7月5日,马斯克在X(原Twitter)上宣布成立“美国党”,并宣称要“还给人民自由”。消息一出,网友们反应各异:有人认为马斯克将改变美国政治格局,也有人嘲笑这只是亿万富翁的新玩具。这场面宛如现实版的《纸牌屋》与《硅谷》混搭剧。

马斯克的“美国党”或遭联合打压 第三党的艰难之路

事情起因于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该法案旨在为大企业减税,并削减清洁能源补贴,如特斯拉依赖的电动车补贴。马斯克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在X上批评支持法案的议员“应该感到羞愧”,并威胁如果法案通过就建党。特朗普则回击说马斯克拿了史上最多补贴,没了政府扶持就得回南非老家。两人之间的口水战导致特斯拉股价下跌了7%。

马斯克的“美国党”或遭联合打压 第三党的艰难之路

单从成立新政党的角度来看,这比SpaceX火箭回收还难。美国各州法律严格,例如加州要求要么有110万选民签名,要么让0.33%的选民注册入党,相当于需要几十万人的支持。此外,民主党和共和党肯定会联合打压新竞争者。绿党和自由党成立几十年来仍难以登上选票。马斯克即便有钱,也不能像开公司那样砸钱,因为美国法律限制个人对政党的捐款,每年最多只能捐4万多美元。专家认为,成立全国性政党至少需数年时间。

美国历史上从来不缺第三党,但大多数都成了“过眼云烟”。19世纪的共和党成功是因为赶上了废除奴隶制的历史机遇。1992年罗斯·佩罗的改革党虽然获得了18.9%的普选票,但连一个选举人票都没拿到;2000年绿党候选人纳德影响了戈尔的选举,但自己至今仍是小透明。美国的选举制度本质上是为两党量身定制的,第三党要么被招安,要么被边缘化。马斯克的“美国党”大概率也会面临类似结局。

马斯克此举显然是为了争取更大的政治影响力。一方面,他反对“大而美”法案,想通过建党施压;另一方面,他可能希望通过支持独立候选人在关键选区搞事情,从而影响法案投票。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符合他一贯的“不走寻常路”风格。

目前预测“美国党”能否成功还为时过早,但短期内它不可能撼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地位。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可能会使这个党成为舆论焦点,甚至引发关于政治改革的讨论。不过最有可能的结局是,“美国党”在热闹一阵后逐渐销声匿迹,就像马斯克之前的一些“大胆想法”一样。毕竟,政治不是发射火箭,光有钱和胆量还不够,还得有耐心、有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有愿意跟随的人。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是一次科技巨头试图用商业思维玩转政治的实验。无论动机如何,这都给美国政坛注入了一剂“猛药”。至于这剂药是治病的还是致命的,我们拭目以待。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马斯克还在,美国的政治舞台就永远不会缺少戏剧性。毕竟,大家都想看看这个把火箭送上天的男人,能不能把美国的政治格局也“炸”出个新花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