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兵张嘎作者重读抗战家书 家国情怀跨越时空
作者重读小兵张嘎抗战家书,感悟家国情怀,家书传递着跨越时空的亲情与信仰,见证着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英勇与坚韧,通过阅读家书,作者重温了抗战岁月的艰辛与辉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国情怀的内涵,小兵张嘎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递着爱国、勇敢、坚定的精神力量。
今年100岁的抗战老兵、作家徐光耀重读了自己80多年前写给父亲的家书。这封信写于1944年10月26日,其中提到:“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信中充满了他对父亲的孝道亲情以及作为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徐光耀决定将珍藏了80多年的家书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这封信虽然纸张发黄,字迹稚拙,内容简略,甚至可能有错别字,但它不仅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孝顺之情,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战士的决心。
他在信中写道:“父亲:您的来信和我姐姐的信一块接到了,使我很兴奋,简直是高兴得不得了。听说您现在想开了,吃喝都增加了不少,这是非常好的,这样减去了您的烦愁和忧愁,使身体健康,也使我免去了惦记。”
他还提到姐姐参加了区里的工作,这让他感到非常兴奋。他认为,父亲拥有这样的两个儿女应该感到很光荣。他向父亲保证会好好学习与工作,绝不辜负期望,并且坚信胜利的日子即将到来。
每看到这封信,徐光耀总会被拉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他13岁参加八路军,那时是1938年夏天。刚参军时还能通过邮政局与家里通信,但随着日本侵略者占领家乡,通信中断了四五年。直到1944年10月24日,他突然收到了姐姐的一封信,这封信辗转了近两个月才送到他手上。
从姐姐的信中,他知道父亲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支持八路军,积极做抗日工作。有一次,为了掩护八路军,父亲甚至赌上了身家性命,在门楣上挂了一颗拉出弦的手榴弹。万幸的是,鬼子没有搜上门来。
抗战胜利后不久,1945年11月,父亲步行几百里来看望他。这是他们父子俩时隔7年第一次见面。父亲的思想进步了许多,临走时带回家的居然是《前线歌选》。
徐光耀一直很佩服姐姐,她聪明能干,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几年不见,一个曾经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居然能够提笔写信了。姐姐不甘心做亡国奴,参加了村里的妇救会,后来又当自卫队的队长,带领队员破坏鬼子的公路、电线、通信等。
在国难当头、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徐光耀和他的家人早已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这种朴素的家国情怀贯穿在他的作品中,如《平原烈火》《小兵张嘎》《冷暖灾星》等。他希望这封家书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战必胜信念和家国情怀能在新时代感染与鼓舞更多人为了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