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北京等地为何变“热带雨林” 高温高湿天气成因解析

访客 2025-07-05 09:39:19 83618
北京等地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仿佛变成了“热带雨林”,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等因素加剧了高温天气的持续和强度,高压气流和热带海洋的影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这种极端天气,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高温高湿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近日,北方多地遭遇高温高湿天气,许多人感受到类似南方的潮湿。北京从7月2日开始持续高温高湿,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发布视频调侃称,“北京回南天,出门感觉像是被牛舔了。”相关词条如“北京回南天”、“北京热带雨林”、“北京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也登上微博热搜。

北京等地为何变“热带雨林” 高温高湿天气成因解析

对于此次北方湿热天气的原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密切相关。目前,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引导夏季风北推。季风带来的水汽和热量形成了高温高湿天气。每年盛夏北方都会有一段闷热时期,通常在华北雨季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前后。今年副热带高压北抬偏北偏强,提前带来了这一天气现象。

7月3日夜间到4日白天,华北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85%以上,北京7月3日相对湿度甚至短暂达到了100%。虽然华北地区大部近期最高气温在30℃左右,并没有达到高温标准(35℃以上),但高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使人感觉比实际温度更高。

孙军解释说,网上热议的“北方的‘回南天’”并不准确。真正的“回南天”发生在春初,冷暖空气相遇导致空气湿度增加。而目前北方整体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的现象较少。因此,将这种天气称为“桑拿天”更为贴切。

孙军分析,这种高温高湿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周可能都会处于这种天气中。尽管河北、天津等地近日降雨能暂时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但在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影响下,水汽能够得到快速补充。总体上,高温闷热的天气还会持续。

不止北京,近期天津、河北中南部、辽宁、山东、河南等地也都感受到了明显的闷热。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首席李怡提醒,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能力减弱,增加了中暑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失衡,影响循环系统功能。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等高风险人群需及时补水,避暑降温,适当使用空调降湿功能,多待在通风处和阴凉处,以安全度过这段湿热天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