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村超球员和学生们送别救援队 洪水中的“村超”精神
贵州村超球员和学生们热情送别救援队,展现了洪水中的“村超”精神,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他们不仅顽强抵抗,更以感恩之心对待救援力量,球员们的团结协作,学生们的热情参与,共同体现了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场送别,不仅是感激之情的表达,更是对坚定信念和勇气的彰显。
贵州村超球员和学生们送别救援队 洪水中的“村超”精神!洪水冲不垮的“村超”精神:当足球场变救援场,他们扛起了整个榕江。三天前还人声鼎沸的“村超”赛场,如今只剩下一片泥泞的废墟。站在齐膝深的淤泥里,月寨村足球队副队长李敏杰指了指球场边那块歪斜的“贵州村超”展板,泥浆的痕迹还清晰地印在5米高的电子屏上——那是洪水肆虐过的证据。
7月2日清晨,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贵州榕江县,短短10分钟,三条河流同时暴涨,11360立方米/秒的洪峰像一头失控的猛兽,直接吞没了这座小城的地标——村超足球场。人造草坪被连根掀起,看台座椅裹着泥沙堆成了小山,最深处的淤泥足足有60厘米。
洪水退去后,最先回到这里的不是工程队,而是一群熟悉的身影:穿球衣的队长、扎马尾的拉拉队员,甚至那位总在解说台上激情呐喊的银行行长。李敏杰的微信头像还是他在村超赛场上的进球瞬间——4分半连进两球,球迷叫他“破坏王”。可这两天,他的朋友圈全是救援信息:“忠诚村需要皮划艇!”“杨家湾缺饮用水!”球场上逆风翻盘靠的是脚,现在救人靠的是手。这个平时在水泥厂上班的汉子,带着救援队蹚进齐胸深的水里,挨家挨户敲门。有一次他们刚把一位老人背出来,身后的土房就轰然倒塌。两天两夜没合眼,他们硬是从洪水中抢回了300多条生命。
解说员杨兵平时妙语连珠,这次却干起了老本行,只不过解说词变成了:“东门有发电机!免费充电!”全县断电后,他带着员工把银行的备用发电机拖到街头。汽油不够,他竟徒步往返七八公里外的加油站,肩膀被油桶勒出两道血痕。“手机有电才能报平安啊!”看着排队充电的居民终于打通家人电话,这个平时解说时妙语连珠的男人,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熊竹青的抖音账号还留着去年爆火的视频:她抱着西瓜在观众席上挨个“投喂”,百万网友叫她“西瓜妹”。如今她的农产品仓库泡在污水里,20多万元的货全打了水漂。可粉丝们不知道,刚做完胆结石手术的她,纱布都没拆就跑去搬物资。深夜的路灯下,她踮着脚往卡车上递矿泉水,伤口疼得直冒冷汗。“西瓜没了还能再种,人不能等。”这个总爱笑的姑娘说完就转身扎进人群,只有撩起衣袖时,才能瞥见那一截医用胶布。
在忠诚村的临时厨房,200多位阿姨正挥舞菜刀剁辣椒。她们本是村超最耀眼的拉拉队,现在系着围裙成了“后勤天团”。“救援队啃方便面看得我心痛!”领队的杨玉碧原本在县城开饭店,洪水后她带着徒弟们支起大锅。没水没电?她们就用井水洗菜;灶台不够?砖头垒起来就当炉子。切好的腊肉在盆里堆成小山,有人悄悄往锅里多撒了把盐——“干体力活的得吃咸点”。三天里,这群平均年龄55岁的阿姨,竟送出6000多份盒饭。
“等大家安顿好了,我们一定把球场修得更漂亮!”榕江县文旅局副局长孙小薇踩着高跟鞋深一脚浅一脚地勘察场地。她身后,工人们正一铲一铲清理看台上的淤泥,有个小男孩蹲在旁边,偷偷把捡到的足球碎片塞进口袋。或许这就是“村超”真正的魔力——当洪水冲垮了围墙,人们才发现,比足球场更坚固的,是3万榕江人紧紧挽住的手臂。正如解说员杨兵在朋友圈写的那句:“没有一座城会因为一场雨倒下,就像没有一支球队会因0比3放弃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