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岁“红筹摩根”宁高宁自白:并购这么多企业没出事,却后悔这两件事 国企改革教科书
宁高宁,这位被誉为“红筹摩根”的企业家,在自传中坦诚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成功并购众多企业却安然无恙,却在国企改革道路上后悔两件事,他的故事如同一本国企改革教科书,展现了他对国企改革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智慧,通过他的自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企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67岁“红筹摩根”宁高宁自白:并购这么多企业没出事,却后悔这两件事 国企改革教科书。宁高宁的商业生涯堪称一部国企改革教科书。32年间,他执掌四大央企,总资产从百亿级增长至万亿级。从华润置地到中粮大悦城,再到并购先正达和重组中国化工,这位被外媒称为“红筹摩根”的企业家,用资本运作与战略定力证明了国有资产的无限可能。在房地产行业面临转型阵痛时,宁高宁“市场化放牧国有资产”的哲学为房企提供了重要启示。
宁高宁在华润时期主导的并购策略至今仍是房企扩张的经典范本。通过收购地方房企,华润置地快速完成全国化布局。例如,2005年收购深国投商置,一举获得20余个商业项目资源。这种“以并购换规模”的逻辑,在当前土拍市场成本高企的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2022年,万科收购蓝光发展部分项目、华润万象生活并购禹洲物业等案例延续了这一思路。但宁高宁也警示:收购溢价需与资产质量平衡。中化并购先正达虽耗资430亿美元,却因技术协同实现了“1+1>2”,而部分房企盲目接盘高负债项目反而加剧流动性危机。
宁高宁执掌华润时果断出售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打造华润置地、华润啤酒等头部板块。这一“数一数二”原则对当下房企具有警醒价值。恒大造车、碧桂园机器人等跨界尝试暴露了多元化战略的资金链风险。反观龙湖聚焦TOD开发、保利深耕城市更新,2022年TOP50房企中超60%宣布收缩非地产投资,印证了宁高宁的判断:“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中化并购先正达的案例展现了资本运作如何打破行业天花板。房企同样可以借鉴此路径:绿城通过收购代建公司强化轻资产能力,万科物流并购普洛斯构建供应链壁垒。当前政策窗口期更值得关注。“第三支箭”开放房企股权融资后,头部企业可通过控股物业、设计院等上下游企业增强协同效应;中小房企则可借助REITs盘活存量资产,这与宁高宁“用金融工具服务产业战略”的理念一脉相承。
宁高宁的传奇本质上是“市场化竞争+国家战略”双轮驱动的胜利。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步入黑铁时代,唯有像他一样兼具战略定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在变革中活下去、活得好。正如其自白:“并购这么多企业没出事,关键是想清楚为谁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