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血”龙芯研发成功意味什么 自主可控里程碑
近日,“纯血”龙芯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芯片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一自主可控的里程碑,意味着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逐渐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实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跨越,龙芯的成功研发,将推动我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纯血”龙芯研发成功意味什么 自主可控里程碑。6月26日,龙芯中科发布了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该芯片有三个重要特征:面向企业市场,整体性能对标英特尔上一代至强系列;百分之百全供应链自主研发,确保关键领域应用安全;生产线良率超70%。
龙芯中科是国家科技战略的一部分,区别于华为等企业队。其诞生与进步经历了诸多波折。从采用MIPS架构的龙芯一号到“汉芯造假”事件给自主CPU蒙上阴影,再到通过“堆核”硬杠国外主流产品,最终实现完全自研。中美科技竞争中,中国虽开局不利,但通过空间换时间、算法换制程、多核堆叠换先进架构等方式,在差距中追赶,终有达到世界领先的一天。
龙芯的创业历程充满艰辛。2001年,龙芯作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个课题组开始研发自主CPU。一年多后,龙芯1号流片成功,开创了中国自主CPU的先河。2003年,龙芯2号发布。然而,从龙芯2号到龙芯3号却隔了六年多。这期间,龙芯2号的2C型号未能达到预期性能目标,加上“汉芯造假”事件的影响,龙芯项目面临巨大压力。尽管如此,胡伟武带领团队通过大量程序编译和优化,勉强通过验收。随后,龙芯3号的研发得到了科技部的支持,最终在2009年流片成功。
龙芯3A1000作为中国第一个4核CPU芯片,为后续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企业化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如过于重视多核设计而忽视单核性能提升。2013年,3B系列性能落后于国际主流,导致“核高基”计划转向引进国外技术。胡伟武痛定思痛,暂停3C系列讨论,专注于提升单核性能。经过三年攻关,3A3000流片成功,性能追平当时X86和ARM的低端服务器CPU,为自主CPU挽回了生存机会。
3C6000在多核设计基础上补足了单核性能短板,成为龙芯系列的里程碑产品。龙芯不再使用MIPS架构,推出了自主设计的龙架构,实现了指令集、微架构、芯片设计的全面自研。虽然短期内生态建设仍需努力,但龙芯在政务、电信、能源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最新产品3C6000对标上一代英特尔主流产品,与英特尔只差了一代,约有4年左右的差距。龙芯3C6000作为100%“纯血”国产芯片,为中国自主CPU争取了宝贵的市场地位,也带来了信念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