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风波中的可复美:囤货积压、达人离场 销量骤降引发关注

访客 2025-07-04 09:28:36 15425
可复美面临困境,囤货积压严重,达人离场,销量骤降引发广泛关注,这家企业目前正处于风波之中,面临着库存积压的问题,同时失去了一些重要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销量急剧下滑,企业声誉也受到影响,目前情况亟待解决,未来发展充满挑战。

7月1日,一款原本热销的护肤产品在同行群里被喊出一盒只卖150元的价格,这让李吉无法接受,因为这个价格甚至低于他的进货成本。

风波中的可复美:囤货积压、达人离场 销量骤降引发关注

李吉是个体护肤品商人,这款产品是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御肌修护次抛精华液(简称“可复美胶原棒2.0”),每盒含30支1.5ml的胶原棒,在京东官方旗舰店售价为379元/盒。由于之前销量好,李吉囤了不少货。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的核心品牌,主要产品包括次抛精华和敷料面膜等。2024年,可复美的销售收入达到45.4亿元,占巨子生物营收的82%。然而在过去约40天内,可复美胶原棒2.0因外界对其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含量的质疑,引发了市场对产品质量及宣传真实性的怀疑,风波至今未平。

从5月24日开始,李吉作为可复美的下游个体经销商,生意遭受重创:可复美胶原棒2.0的销量较今年4月份下滑了60%至70%,这正好赶上了美妆品牌重要的销售节点——“6·18”。

在2023年和2024年,可复美的“6·18”GMV在天猫、抖音电商平台排名逐年攀升,但今年首次出现排名下滑。直至今日,可复美的官方公众号仍未披露其大促“战绩”,这也是近三年来首次未公开“6·18”数据。在6月24日的业绩电话会上,巨子生物管理层承认,“6·18”期间遭到短期挫折,带来损失,但表示有信心弥补“6·18”的损失。

李吉的仓库中还囤放着大量可复美胶原棒2.0,他在行情还是178元/盒的时候以160元/盒的成本囤了200箱,目前市场价格降至150元/盒,这意味着他每卖出一盒都会亏本。李吉在成都有258平方米的实体仓库和两个实体美妆店铺,可复美系列货物占其库存的80%。原本,可复美是李吉库存中动销最快的商品,但陷入风波后,销量大幅下滑,胶原棒2.0从每天能卖200盒降至每周只能走几盒。

可复美的风波始于美妆博主“大嘴博士”于5月24日发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胶原棒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0.1%的非微量成分标准。随后,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大嘴博士”。双方围绕检测方法、配方表真实性等问题展开多轮交锋,争议至今未有定论。6月23日,巨子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首次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

除了胶原棒,28支装的可复美医用皮肤液体敷料也受到影响。今年3月份,该产品售价约为115元/盒,现已跌至约80元/盒。李吉记得,在风波最严重时,同行纷纷“套现离场”,液体敷料的价格下探至74元/盒。李吉的下游渠道包括批发、微商和医美机构,其中批发渠道为主要销路,一次性能发出约千盒,大部分流向了抖音直播间。

风波使得下游渠道的销售受到影响,带货达人们也在重新考虑与可复美的合作。根据抖音直播数据分析平台“考古加”的信息显示,相比2024年“双十一”,可复美在今年“6·18”期间的带货达人数量减少32%。在5月24日后,带货达人相较风波前减少约130人,头部明星主播贾乃亮最后一次带货可复美停留在5月23日。

拥有60万粉丝的小红书博主陈若萌,在今年“6·18”之前发布过一条可复美胶原棒2.0的实测视频,强调了该产品的褪红修复效果。她透露,小红书是品牌方前期预热和种草环节的重点平台,品牌方会按照“6·18”大促的时间节点来部署流量投放。今年“6·18”,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从5月13日开始预热期,至6月20日结束,共38天,相较去年提前7天。

陈若萌为可复美胶原棒2.0制作的种草视频首次发布于4月18日,当时可复美正经历产品中含有违禁成分EGF的质疑,但她与可复美的合作并未受此事影响。5月24日之后,陈若萌并未接到来自品牌或中间渠道的任何通知。另一位在同一时期接过可复美商单的小红书博主称,可复美相关方约在5月底到6月初组织过删评,主要针对胶原棒2.0。

“考古加”数据显示,可复美在今年“6·18”抖音平台的销售额为2.16亿元。其中,5月24日之后的销售额为0.62亿元,占“6·18”整体的29.2%;而2024年“6·18”,可复美在5月24日之后实现销售额1.32亿元,占去年“6·18”整体的85.7%。也就是说,可复美5月24日以后的销售额贡献远低于去年同期,销售额受到了风波影响。

在各电商平台公布的“6·18”美妆排名榜中,可复美的位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滑。在抖音美妆品牌热卖榜中,去年“6·18”位列第9的可复美,今年已跌出前10,排名第13;在天猫美妆“6·18”全周期排行榜单中,可复美从去年同期的第12位下滑至第16位。

陈若萌说,目前看来,可复美的面膜、胶原棒2.0等产品仍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但她未来是否会继续接可复美的商单,还要看监管层面对此风波的调查结果。

巨子生物高层在6月24日举行的经营更新会议中称,其线上业务在“6·18”期间受到一定冲击,但整体可控,巨子生物将维持全年业绩目标不变。巨子生物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公司,凭借其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可复美胶原棒大单品策略,以及跨IP合作、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巨子生物在近几年保持了快速的业绩增长。2024年,巨子生物以超55亿元的年营收成为国内化妆品上市企业排名第五位。

借助巨子生物的业绩增长,李吉也得到了生意机会。李吉和小伙伴们做的是“囤货”生意。在京东平台大促开始时,他会迅速计算满减额度、最大优惠,在可复美京东官方旗舰店下单,最大程度地利用规则“拿到比市场行情还要低的价格”。以可复美胶原棒2.0为例,“6·18”期间,京东有“满1500元减120元”“满2400元减240元”等优惠活动,再加上该平台的周末活动、跨店满减等规则,李吉能以约150元/盒的价格进货。

区别于巨子生物授权给经销商的渠道,李吉的渠道被称为“电商货”,优点是价格优惠、发货速度快。2024年年初,李吉开始囤货面膜、精华、水乳等护肤品,可复美系列产品卖得好、动销快,李吉算好成本后再批量卖出,能赚取20元至30元的差价。去年八九月份生意最是红火,市场上对“6·18”优惠价格的货物已基本消化完成,且“双十一”的优惠还没上线,这是“电商货”出手的好时机,李吉能够以每盒超30元的溢价售出。

除去仓储、物流等成本,李吉这种赚取差价、薄利多销的模式吸引了一批人涌入做此类渠道生意。“电商货”出自可复美在京东平台的官方旗舰店,被巨子生物归类为直销渠道中的“面向电商平台的线上直销”。巨子生物2024年财报显示,在其按销售渠道划分的收入明细中,李吉所在的“面向电商平台的线上直销”的增幅最大,为112.5%。

不过,今年可复美各渠道销量还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是否如可复美管理层所说那样“整体可控”?李吉还在观望。他会隔三岔五地刷新可复美事件的动态,关注企业的官方回复、监管机构是否发声。他和他下游也都在等待,今年八九月份能否恢复到去年的水平。

除了观望外,他们也在想办法。一些同伴更换了其他品牌作为重点商品,李吉也在拓展更多客户,他在抖音平台经营的“世贸美妆商贸行”账号,偶尔能接到一些咨询或订单。巨子生物则在资本市场展开行动,控股股东Juzi Holding Co., Ltd分别在6月25和26日对公司进行了两次增持,合计金额约为5350万港元,并计划在未来三至六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2亿港元。在此之前,巨子生物的股价自5月24日起持续下跌,6月23日最低跌至48.6港元,较5月20日的历史高点下跌近四成。根据万得数据,巨子生物6月26日宣布增持后,到7月3日的股价涨幅为6.63%。截至7月3日收盘,巨子生物报收54.7港元/股,下跌1.26%,市值为586亿港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