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俱杯是鸡肋?我看未必 缺乏话题与热情
关于世俱杯是否鸡肋,存在不同的看法,并非缺乏话题与热情,世俱杯作为一项重要的足球赛事,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为世界各地的足球俱乐部提供了一个竞技平台,促进了足球的发展和交流,我们不能轻易地将其视为鸡肋,而应关注其在足球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
球道人原本期待新世俱杯会带来一些精彩的比赛,但开赛至今,比赛水平仅相当于加强版的友谊赛,连热闹都谈不上。球员们似乎更想放假,担心受伤,导致比赛强度远不及欧冠。
球道人认为,这种注重流量而非战术部署的比赛,缺少曼联这样的球队实在可惜。国际足联没有邀请曼联参加这次世俱杯,是这次赛事的一大失误。比赛缺乏话题性,相比之下,苏超联赛的氛围和话题讨论显得更加热烈。
从欧洲媒体的反应来看,他们对新世俱杯并不感冒。许多体育或足球媒体网站对比赛的报道非常简略,甚至只提比分,不作点评,也不深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世俱杯的成功对大多数球迷支持的球队并无益处,反而可能让对手变得更强大。
例如,伦敦的阿森纳球迷就不希望看到世俱杯火爆,而曼彻斯特的曼联球迷则更关心自家球队的转会情况。欧洲媒体的报道甚至连换人都不提及,显然在降低赛事热度。
这种情况让人联想到中超对亚冠的态度。亚足联在报道中超球队时也非常客气,避免深入评论,既不想得罪中国市场,又对中国球队不够重视表示不满。
由于比赛信息有限,专业人员也不愿意深入点评,预测比赛变得困难。新世俱杯目前看来确实成了鸡肋,欧洲缺乏热情,美国媒体也炒不起来,话题度极低。
现在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国际足联发现欧洲不愿意办好这项赛事,而美国也无法包装好它,可能会考虑让中国来承办。这样一来,中国可能会成为欧美资本的收割对象,花大量金钱和精力举办赛事,最终却对中国足球没有实际帮助。
此外,即使成功举办了赛事,关注点也可能不在足球竞技本身,而是比较谁办得更好。就像2008年奥运会,虽然成功举办,但之后民众对奥运的关注度下降,更多关注的是开幕式等非竞技因素。这对体育发展并不是好事。
与其把资金和热情投入到给外国人送钱的比赛中,不如学习苏超,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加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