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央企被曝大量员工资金被套 跟投制度引争议
深圳某央企员工资金被套事件引发关注,跟投制度引发争议,据报道,该企业大量员工参与跟投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资金无法及时退出,引发员工不满,此事暴露出跟投制度的风险和监管漏洞,引发业界对于该制度的讨论和反思,该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深圳某央企员工资金被套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跟投制度受到质疑,事件暴露出监管漏洞和风险,引发业界反思和讨论。
华侨城集团前员工反映,公司在推行“强制”跟投制度后,大量员工资金被卷入地产项目。如今因项目停工、资金未回正等原因难以返还,尤其是部分被裁员工的跟投本金被套牢。即使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仍需按原规则等待漫长的返还流程,这让失业员工的生活更加困难。
针对前员工反映的问题,华侨城方面表示,跟投属于投资行为,有盈利也有亏损的情况。无论员工在职或离职,项目盈利时会按照相关协议分红,项目亏损时也需共担风险。公司表示一直高度重视员工关切,保持紧密沟通,并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华侨城的跟投制度始于2019年,规定原则上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实施跟投。必须跟投人员包括项目公司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及关键骨干员工等。自愿跟投人员如果未按期缴纳认购金额,将取消其半年内的跟投资格并通报批评;强制跟投人员未足额缴纳跟投本金,在后续绩效考核时会被扣分。
前员工王田(化名)证实了上述文件内容的真实性。他参与了2021年的跟投,但2024年突遭裁员。尽管已离开公司,他的跟投本金仍沉淀在公司账户中,只能按当初的规则慢慢等待返还。王田表示,他们曾尝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法院认为强制跟投未达到“不跟投就解雇”的程度,因此不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强迫”。
根据项目跟投管理办法,只有项目经营资金峰值开始回落后,保证资金存量富余,才可以启动跟投本金返还。截至项目整体累计经营现金流回正当季度,最多返还员工80%跟投本金;至项目模拟清算(项目签约销售面积达90%)时返还剩余跟投本金。然而,当前地产行情不佳,很多项目难以达到这些条件,导致本金无法返还。
面对裁员后的经济困境,前员工们希望企业能优先返还被裁员工的本金,但在职员工可暂缓。这一诉求尚未得到华侨城的支持。前员工认为,事件暴露出华侨城管理层面的深层问题,现任掌舵人提出的“精益管理”被指流于形式。
华侨城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房地产项目跟投是合法合规行为,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跟投旨在让员工和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调动员工积极性。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众多房企均面临压力。公司表示将继续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务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不止华侨城,房企跟投近年来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专家指出,这些问题包括强制或变相强制跟投、流动性锁死、兑付条款单方面可修改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跟投纠纷中更应承担起实质兑付和风险化解的责任。唯有回归“风险共担、信息对称、自由进出”的本源,才能防止此类纠纷演化为更大的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