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预报员分析北京本轮雨情 暖区暴雨解析
首席预报员解析北京本轮雨情,指出其为暖区暴雨,这类暴雨是由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引发的,具有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预报员提供了详细的雨情分析,包括降雨范围、强度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帮助市民做好防范准备。
首席预报员分析北京本轮雨情 暖区暴雨解析!26日傍晚到夜间,本市北部地区遭遇了非常强的短时强降水天气。怀柔东峪一小时降水量达到95.3毫米,密云黄土梁六小时降雨量高达315.3毫米。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表示,一般情况下,一小时降雨超过60毫米就属于比较极端的强降水,超过90毫米则属于特别极端的情况。
北京汛期的降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密切相关。副高是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其位置和强度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并主导着雨带的南北迁移。在盛夏时节,副高北移至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受其外围暖湿气流控制,出现闷热多雨天气。由于副高西缘偏南气流输送的水汽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准静止锋等天气系统,就会导致持续降水过程。
此次极端强降雨发生在北部山区,主要是因为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在山前抬升作用下不断触发雨团,而高空又是西南风,使得雨团沿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这种情况下,后向不断有新的对流云团触发,沿着山前位置向东北移动,造成持续的极端强降水。平原地区的降雨远不如山区明显,这是因为西南暖湿气流和地形相互叠加的影响,“列车效应”更容易出现在山区地形附近,从而产生地形增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