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花蚊子为什么这么毒 传播多种疾病

访客 2025-07-25 10:13:15 67795
花蚊子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能够传播多种疾病,毒性较强,它们通过叮咬人类和其他动物,将病毒传播开来,这些病毒可能引起严重的疾病症状,如登革热等,花蚊子的毒性与其吸取的血液营养有关,同时它们也能通过唾液传播疾病,花蚊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媒介之一,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夏天最令人讨厌的东西之一就是蚊子。被叮咬后起包、发痒只是小事,它们还是许多病原体的携带者。其中俗称“花蚊子”的伊蚊尤其需要警惕,因为它在吸食人体血液的同时,还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

花蚊子为什么这么毒 传播多种疾病

7月24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2025年7月23日,该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317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22日发布《预防基孔肯雅热健康提示》,称北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存在。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表示,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

花蚊子为什么这么毒 传播多种疾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其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后,病毒在蚊体内复制,数天后进入唾液腺,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完成传播。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花蚊子为什么这么毒 传播多种疾病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会有以下典型症状:发热,体温可达到39°C甚至40°C以上,持续高烧不退,部分患者热退后可能再次发热(双峰热),整体发热期相对较短;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多累及手、腕、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波及膝、肩等大关节,其中腕关节受压疼痛为典型特点;皮疹,发病后2-5天,80%患者在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足底及面部出现斑疹、丘疹或紫癜,部分伴瘙痒。

花蚊子为什么这么毒 传播多种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顾金保表示,今年检测到的基孔肯雅热病毒与往年相比发生了变化,变异后的病毒更容易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来传播。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虫媒传染病病毒传播媒介的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全球各地区人员不断流动,使本在南美洲、东南亚流行的基孔肯雅热病毒被传播至对其免疫力较差的地区人群,大家也没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基孔肯雅热在今年夏天病例数上升。

花蚊子为什么这么毒 传播多种疾病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人们常说花蚊子比普通蚊子更“毒”,原因包括:伊蚊飞行速度极快,很难被打中;不论白昼都活动,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技术高超,可以隔着衣服咬人;叮咬后反应强烈,注入到人身体中的麻醉剂和防血凝因子最多,叮咬的大包也最痛最痒;繁殖环境不挑剔,偏爱潮湿、有雨水的环境生长和繁殖,卵的存活时间和孵化周期较长。

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白纹伊蚊分布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中南部,西至陕西宝鸡、西藏南部的辽阔地域。白纹伊蚊与人们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叮咬的高峰时段。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地区等。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黄昏时有叮咬高峰外,整个白天都会活跃地吸血。

避免蚊虫叮咬是防止蚊媒传染病感染的最佳保护措施。专家推荐了几个防蚊、驱蚊方法:清除蚊虫滋生地,减少蚊虫数量;避蚊子所好,对症设防;勤于清洁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使用驱蚊产品;留意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因蚊子叮咬而突然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