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访客 2025-07-24 14:36:08 78732
据业内消息,苹果和华为等科技巨头正推动终结SIM卡的使用,迎来eSIM时代的到来,这一变革将使得用户无需实体SIM卡即可实现设备联网,提高便捷性和灵活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eSIM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移动通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无感化一直是消费电子行业的追求。尽管这个目标几乎无法完全实现,但科技持续迭代的方向在于尽可能在高性能与轻便之间找到平衡。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回顾手机行业的发展,随着技术和需求的提升,主流手机的电池从可拆卸变成了内置;TF卡槽消失,扩展内存基本只能通过换新机;无线耳机普及后,3.5mm耳机孔也逐渐被取消。一部手机内部通常有上千个元器件,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好平衡,这些设计上的改变成为“妥协”的结果。三年前,美版iPhone 14取消了实体SIM卡,采用eSIM代替,进而取消了卡槽。此后,日本等多个国家也开始支持eSIM,并逐渐成为主流。然而,中国市场迟迟没有推进这一技术。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今年,情况可能有所改变。据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移动、联通和电信都在内部测试手机eSIM,年底前大概率会商用。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之前被停用多年的eSIM智能终端(如手表、眼镜等)业务逐步恢复开通。小米研发人员表示,从设计上来说,eSIM完全没有问题,主要看国家政策和运营商的态度。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eSIM是一种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设备芯片的技术,无需用户插入物理SIM卡,可以节省手机、平板等终端的内部空间。2011年,苹果提交了eSIM卡专利,并在iPad Air 2首次实现商用,五年后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2017年左右,谷歌和苹果在手机端也逐渐支持eSIM,但保留了实体卡槽。2022年,苹果在美国发布的iPhone 14取消了实体卡槽,仅支持eSIM,开启了新的时代。如今,全球多数国家的手机均支持eSIM,而中国却一直难以推进。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实际上,中国在eSIM商用上布局并不晚,只是未涉及手机。2017年,中国联通率先开展可穿戴设备eSIM试点,2020年工信部批复三大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全面应用。华为等厂商相继推出了更多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等产品。然而,2023年三大运营商停止了eSIM相关业务的办理,此前已经办理过业务的用户可以继续使用,不再支持新用户办理。叫停的原因主要是安全风险,例如eSIM相关的诈骗案件快速增长。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两年后的今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恢复了eSIM业务的办理,并在多个城市逐步上线。此次恢复办理的eSIM业务主要集中在手表等智能终端上。中国移动的一号双终端业务允许两个终端共享同一个号码,无论用户作为主叫或被叫,主副设备均显示同一号码。用户可以在线上验证开通办理,但目前仅支持部分品牌的设备和城市。相比之下,联通的eSIM业务选择更多,除了手表外,还支持智能眼镜和平板等设备,并提供了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的选项,套餐资费也有所不同。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一名OPPO Watch X2的用户表示,自己第一时间开通了一号双终端,通过蓝牙连接手表和手机后,在App中按说明认证开通即可。这样跑步时就不用带手机了。不过,由于不是独立号,手表和手机之间不能互相拨打电话。

业内:苹果华为推动终结SIM卡 eSIM时代来临

除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平板之外,eSIM在消费级市场的很多地方已有应用,如随身Wi-Fi和华为在国外的天际通服务。许多消费者希望国内能够像国外一样在手机上用上eSIM。小米研发人员表示,eSIM相比较现在的Nano SIM卡,大小估计只有10%,可以从手机设计角度节省更多空间,让手机变得轻薄,或者塞下更大容量的电池。何时开通还得看运营商,很多消费者愿意换eSIM,也是希望能够更自由地切换套餐。

移动和联通的官方客服表示,目前eSIM暂未有具体的在手机上商用的时间表,对外的统一话术是一号双终端或是在手表和眼镜平板上的独立eSIM应用。接近运营商内部的人士透露,移动、联通和电信目前都在对手机eSIM做测试,用的是iPhone测试机,大概率会在年底前启用手机eSIM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推出的超薄iPhone 17 Air可能会推动中国支持手机eSIM业务。从设计角度来看,为了轻薄,iPhone 17 Air只能采用eSIM方案,放弃传统的SIM卡卡槽。此外,华为也在推动eSIM商用,市场消息称其三折叠手机将在今年的迭代款上采用eSIM。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在联网终端种类持续增多、单机性能不断升级、功耗持续增加、设备愈发轻薄的行业趋势下,体积更小的eSIM迎来发展机遇。消灭手机实体SIM卡,或许在今年就会实现。

Jupiter Research预测,到2026年,全球使用eSIM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长至1.95亿。GSMA Intelligence预测,至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约69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AI消费电子时代,PC等终端也有了eSIM的需求。联想懂的通信提出,随着AIPC进入规模化阶段,AI算力从云端向终端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终端对“全时在线、即时同步”的网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eSIM以其嵌入式、灵活性、高可靠性等特性,正成为AIPC设备实现端云协同的关键支撑。

尽管eSIM对行业有利,但国内在手机终端上显得“慢半拍”。基于安全、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运营商之间的考量和博弈是手机eSIM迟迟未开通的关键原因。Transforma Insights数据显示,eSIM全生命周期平均成本较插拔式SIM卡低约8%。运营商内部人士指出,eSIM在成本上确实节省一部分,但运营商考虑的更多,包括市场改造成本、安全因素、用户和利益问题等。对于安全问题,eSIM在手机上写卡时,会绑定手机的EID和IMEI,如发现有诈骗风险,会直接拉黑该设备。利益上的顾虑可能是根本原因,用户转网会更容易一些。有数据称,eSIM用户年转网率较实体SIM卡用户高18%。

目前来看,eSIM业务在手表等终端的重启是一个好信号,但政策也可能变化,不排除中间暂停或关闭的调整。eSIM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国内手机eSIM的正式商用只是时间问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