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房租赁条例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 规范市场促发展
住房租赁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保障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该条例的实施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租赁服务质量,推动住房租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举对于解决当前住房供需矛盾,促进城市人口居住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住房租赁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该条例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租赁关系,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并推动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条例共7章50条,涵盖了出租承租活动、企业行为、经纪机构行为、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司法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就条例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业内人士认为,条例为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框架和行为准则,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住房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不断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对租赁双方权益保护不足,市场化、专业化的机构主体发展不足等。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有助于更有力地规范和引导住房租赁市场,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条例规定用于出租的住房应符合建筑、消防等相关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租赁合同需实名签订并向房产管理部门备案。出租人与承租人应明确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和扣减情形,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解除合同时应给予承租人合理时间,不得采取暴力或威胁手段迫使承租人腾退房屋。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条例通过明确规定居住空间和押金约定,有效保障了租户权益,降低押金损失风险。合同备案制度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为政府掌握市场动态提供数据支持。未来租赁市场将更加透明、规范,房东和租客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
住房租赁企业是市场化的机构主体,其规范发展对于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条例规定国家将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企业需具备相应资金、人员和管理能力,向房产管理部门报送信息,发布真实房源信息,建立租赁档案,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从事转租业务的自然人若达到一定规模,也需遵守相关规定。
住房租赁经纪机构是市场重要参与者,条例对其自身条件、信息发布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经纪机构需具备相应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发布房源信息前需核对委托人身份和住房权属信息,实地查看编制说明书,明码标价服务项目。
条例还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租金水平信息。房产管理部门应通过管理服务平台开展管理和服务,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行业组织应加强自律管理。建立租金监测机制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稳定市场租金,提升交易公平性。
此外,条例对住房租赁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进行了明确,企业和个人违法行为可依法处以罚款、警告、暂停业务或停业整顿、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