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洁捡到“十万元”后上交 虚惊一场的练功钞事件
保洁发现疑似“十万元”现金后上交,经鉴定实为练功钞,虚惊一场的练功钞事件,提醒公众注意货币真伪辨别,保洁员诚实守信的行为值得赞扬,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50字以内。
7月18日,在海峡国际社区二期,保洁大姐周环因拾金不昧受到公开表扬。16日凌晨,周环在收拾楼道垃圾时,发现一包“现金”从垃圾中滚出。这包“现金”被透明包装包裹,上面写着“壹拾万元整”。尽管内心十分震惊,周环还是立刻联系了带班主管,并将这包“现金”交到了小区物业服务处。
海峡国际社区二期项目主任魏丽琴表示,考虑到涉及大额现金,物业方面没有在业主群公开询问,只是在小范围内打听是否有人丢失钱财,等待失主主动到物业询问。两天时间过去,始终没有人前来认领。18日中午,物业决定报警求助。当天下午6点多,民警告知大家,这包“现金”其实是练功钞。得知真相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幸好只是一场虚惊。
周环的拾金不昧行为得到了厦门滕王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认可,公司将在内部对她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近期,多地频现“仿真货币”引发的乌龙事件。今年4月,厦门海沧区保洁夫妇在垃圾桶内发现封装完好的“18万元现金”并立即报警,后证实为影视道具。这次厦门海峡国际社区再现同类事件,保洁员将“十万元整”练功钞上交后,确认为非流通的训练工具。此类道具虽不具备货币价值,但因高度仿真易被误认为真钞。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许东律师认为,频发的“仿真货币”误认事件暴露出相关主体在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处置销毁方面存在明显疏漏。根据《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使用人民币图样必须事先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请。“仿真货币”必须标注清晰、持久的“图样”标识。无论是拍摄结束还是教学用毕,都应第一时间妥善处理、销毁“仿真货币”并记录,不得随意丢弃或进入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