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夫妻砸千万,开马来西亚最大的中国超市 填补市场空白
一对90后夫妻投入千万资金,在马来西亚开设最大的中国超市,填补了当地市场空白,这家超市满足了华人及当地居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这对夫妻的创业精神和勇气值得称赞,他们的成功也为中马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90后夫妻砸千万,开马来西亚最大的中国超市 填补市场空白!Mandy在分析马来西亚的营商环境时提到,马来西亚的商超还处在1.5-2.0时代,而国内的商超已经进入了4.0时代。她的马来西亚之旅始于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那次经历让她觉得马来西亚是个非常宜居的国家,但吉隆坡缺少大型中国超市。于是,她和丈夫决定抓住这一商机,在甲洞8trium Sri Damansara开设了一家占地3000平方米的中国超市,取名为“河马生鲜”,主要面向来到马来西亚的中国人和当地华人群体。
Mandy曾自嘲自家超市是山寨版“盒马鲜生”。为了获得经营资质和资源,她借鉴了中国盒马鲜生的新零售概念,并成功引进了盒马的实体商品。为筹备这个项目,Mandy夫妇前期投入资金达八位数人民币。目前,超市每个月都有几百万流水,总营收已达千万,初步实现了盈利。
尽管全球电商化趋势加速,马来西亚仍保持着以线下消费为主的传统经济形态。马来西亚人口结构的特殊性也让零售行业的竞争并不那么激烈。马来西亚总人口约3000万,主要由马来族、华人、印度裔构成,其中华人占比为20%-30%。三大族群在消费习惯、文化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市场体量有限,商家不会去“卷价格”。
据Mandy统计,在他们的超市开业前,当地缺乏针对华人群体的规模化购物场所,现有业态多为200-300平方米的小型便利店。2025年以来,尽管华人超市以每周一家的速度扩张,但年底总量预计仅能突破50家。马来西亚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当地居民大多忌讳当面屠宰活物,所以当地超市长期回避活鲜销售。Mandy夫妇捕捉到这一市场空白,做起了活鲜生意,并将其作为自家超市的特色卖点。
Mandy夫妇曾考虑将业务拓展至印尼,但由于政策频繁变动,最终选择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相对稳定,对外资持开放态度。他们的超市计划获得了马来西亚贸消部部长的关注和认可。此外,他们在马来西亚银行开户体验顺畅,进一步印证了当地实体经济的政策友好性。
中国产品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给Mandy夫妇开超市带来了极大便利。不过,在进口端,马来西亚清关需注意产品的分类管理、语言规范和税务合规等问题。所有进口商品需依法缴纳关税及其他税费。河马生鲜在售商品都是100%过税的,未售卖中国啤酒是因为许多中国啤酒进入马来西亚时未过税。
Mandy夫妇主观上高度看好在马来西亚的中国人市场的增长潜力。他们在马来西亚开展电商业务试水期间发现,当地中国餐饮店数量猛增,推断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马来西亚,相应地,这批人对配套设施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开大型中国超市是顺应时势之举。
在马来西亚创业,外籍人员被允许百分百全持股,但需满足实缴资本要求。普通行业一般要求实缴资金为50-100万马币。Mandy夫妇的公司实缴2500万马币(约4232万元人民币)。手续完成后,企业将会获得贸消部核发的WRT(Wholesale, Retail and Trade License)。
他们在场地租赁环节经历了一些坎坷,需向相关人员呈现商业计划书以评估项目可行性。Mandy在计划书中写到,该超市除了常规的商品销售外,还整合了儿童室内娱乐中心、中式茶饮吧台,咖啡体验区等增值服务。他们提出的综合服务创新模式得到了青睐。
开进口超市与开本地超市的主要区别在于流动资金成本占比较大。开进口超市的商家需自行采购货物,并时刻备足三批货:一批用于销售,一批在海上运输途中,还有一批在国内仓库待命。当前,河马生鲜拥有8000多种商品,涵盖生鲜冷冻、米面粮油、果蔬海鲜、零食速食、个护家清等品类。
谈到选品标准,Mandy坦言:“除了价格因素外,商品备货周期快以及生产日期新鲜是首要标准。”海外超市运营的主要痛点在于长距离运输,海运周期至少15天,如果商品日期不新鲜,则要承担产品过期和滞销的风险。Mandy透露,超市80%以上的供应商集中在广东,中部地区的供应商集中在河南郑州一带。
马来西亚消费者更倾向于选购经典或传统的商品。例如,旺旺雪饼在国内可能已被众多同类新兴零食替代,但在马来西亚销量依然领先。这是因为马来西亚消费者较难及时接触国内产品的迭代信息,对国内新品认知度较低。
马来西亚政府要求这类纯外资公司的本地员工比例达到80%以上,才能具备雇佣外国员工的资质。Mandy公司的30多名员工都招的是马来西亚华人,因为他们每个人基本上都能掌握4-5种语言,包括马来语、英文、广东话、普通话、福建话,处理本地事务和客户沟通都不在话下。
招聘不同岗位的华人员工需通过不同渠道。管理层人员较难招聘,通常从内部熟悉业务的员工中选拔。会计、HR等文职类工作的招聘相对容易,只要在当地招聘网站如JobStreet上发布招聘信息,通常能较快招到合适人选。至于华人店员和收银员,最推荐的招聘渠道是Facebook,可以加入相关找工作群组发帖招聘。
线上营销是最有效的途径。马来西亚讲中文的华人群体规模有限,不足1000万。中文媒体小红书在当地拥有300万用户,除低龄和高龄群体外,当地华人基本都会使用小红书。年龄较长的人群则更倾向于使用Facebook和YouTube。Mandy团队在这些媒体上都有经营账号、投放广告,也会请当地的网红进行合作宣传。
Mandy回忆起开业当天的盛况,虽然是周末,但营业时间未到就有很多人早早在超市门口等候,超市一整天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但初期线上营销与线下备货的节奏并不匹配,导致客流量远超预期,备货严重不足,购物体验极差。后期通过完善供应链和内部管理逐渐修复了口碑。
此外,他们发现一些在中国早已成熟的营销策略,在马来西亚并不被接受。例如,端午节期间,河马生鲜用低价粽子营销,虽然有一些引流效果,但也受到当地媒体批评。当地人很难接受预充值等营销套路,认为这是提前套取他们的钱财。因此,河马生鲜开展抽奖等活动时,都是真金白银地赠送奖品。
河马生鲜的电商业务发展得也不太顺利,主要阻碍来自于配送。这里的配送体系不如中国发达,配送成本高昂,平台抽成比例惊人,高达20%以上。在这里线上购买物品,不论价格高低,均需支付运费。
他们最初计划超市以服务中国人为主,实际的主要客流是当地华人,同时也有吸引到一部分当地马来族人。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比当地华人更强,带动了线上业务的发展。随着中国人顾客数量的增多,线上线下营收比例变成了5:5。
良好的发展态势让Mandy夫妇有了开分店的勇气。他们现有门店规模大,可以作为总仓储。分店会以中小型店为主,扩展一些社区店。第二家店选址在KLCC,这里位于吉隆坡最中心的双子塔下方,店铺规模为400平方米。由于双子塔属于马来西亚的国有企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地人,商场规定内部非清真产品的占比不得超过2%。逛双子塔的人群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因此第二家店在选品上会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同时还会挑选一些更潮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