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破获34年前水库涵洞命案 三代刑侦人不懈追凶
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发生在34年前的水库涵洞命案,经过三代刑侦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追凶,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此案的成功告破,彰显了警方对于公正和正义的坚定追求,也是对受害者和家属的最好的交代,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当云南边境小城的抓捕行动结束时,民警洪三健再次拿出那本泛黄的笔记本。本子上记录的一串钥匙和一条沾着泥土的皮带,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揭开了尘封的秘密。
近日,杭州富阳警方在云南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魏某。从1991年涵洞里的腐尸现场到2025年的跨省追捕,三代刑侦人用34年光阴编织出一张正义之网。
1991年2月8日,三名捕鱼的村民进入水库涵洞,意外发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当时26岁的洪三健刚当刑警三年,这是他独立办理的第一起命案。他的工作笔记详细记录了当天的情况:2月8日,星期三,水库的一个涵洞内有一具尸体。由于技术限制,无法确认死者身份,现场只有一串钥匙和一条旧皮带。这使警方联想到半年前失踪的木材加工厂老板李某。家属看到皮带后确认死者是李某。
嫌疑人很快浮出水面——魏某,富阳本地人,从事木材生意,曾在采矿场开过拖拉机。当年正是他带领李某来到富阳。此时魏某已不知所踪。当年的通缉令上印着他20多岁的照片,这张纸跟随富阳刑警的脚步走过了大半个中国。
洪三健的笔记本里记录了追凶细节。1991年10月11日,他和同事前往广西追捕,抵达后立即前往石料厂。老板说魏某刚走不久,工作组找到了魏某的床铺,墙上刻着“浙江魏某某”。尽管如此,线索又断了。往后的30多年,接力棒换了一茬又一茬,刑警们去过安徽的采石场、湖南的小煤窑,每次得到新线索便第一时间赶过去,却总是差一步。偶尔有零星消息传来:魏某改了名字,话很少,跟谁都不深交。
时间来到2025年,随着近年来多起命案积案的成功破获,富阳警方对破获这起案件的信念更加坚定。副大队长应登晓和同事们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分析魏某的生活轨迹和性格特点,认为他还在干老本行。调查结果指向云南。1992年,一个“外省人”在云南某矿场开拖拉机,沉默寡言,后来自己买了车跑运输,再后来开了采石场。这与魏某的经历吻合。工作组当天就坐上了前往云南的飞机。
到达云南后,工作组立刻展开行动,终于在一份档案里找到一张模糊的照片,眉眼间的轮廓与当年通缉令上的青年吻合。为了尽快找到魏某的去向,工作组重新把重心放到他曾办过厂的线索上。经过一周的努力,在某部门一间档案室中找到了魏某在2006年办理的许可证底档照片,迅速锁定了他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点。
经过几个日夜的蹲守,6月7日下午,一个身着红色衣服的男子进入警方视线。工作组立刻对魏某展开抓捕。应登晓喊出魏某的名字时,那人浑身一僵,直到戴上手铐才声音嘶哑地承认了抢劫杀害李某的犯罪事实。他说这些年总做噩梦,梦见涵洞的冷风吹进来,吹得他睡不着。
消息传到富阳,洪三健摩挲着34年前的工作笔记,纸页上“必破”两个字被圈了又圈。他说:“三十四年了,每一届刑侦民警都很记挂这个案件。能在退休前看到嫌疑人被抓捕归案,当年的遗憾总算补上了。”
对于富阳刑警来说,每一起尘封的案件都不是积灰的笔记本,而是保留在心底的遗憾与不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