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一名体重仅84斤的女子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自己网购的167件女装中仅有不到10件能正常穿着。她展示的试穿画面显示:标注为M码的连衣裙拉链卡在胯部,L码阔腿裤的腰围仅容儿童手掌,针织开衫的袖口窄到勒出红痕。她的吐槽,却意外揭开女装行业长期存在的“尺码通胀”乱象——商家将服装越做越小,甚至被网友嘲讽“S码是给蚂蚁穿的”“女装像童装”。
也有人认为,167个包裹留下不超过10件你也好意思说,现在商家退货率这么高,都是这些人搞的。自己买的衣服穿不上自己就没问题?买之前不问客服吗?衣服太小不是你的问题就是客服问题。
有专家指出,长期穿着过紧衣物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肋骨变形等问题,但商家却将“塞进童装”包装为自律标杆。讽刺的是,当消费者被迫为“小码执念”买单时,真正的标准早已失序:同一品牌的M码胸围差异可达5厘米,某网红店铺的L码腰围仅相当于国标S码。这种混乱不仅加剧身材焦虑,更催生荒诞现象——部分消费者为穿上XS码极端节食,而另一些人转向购买童装,形成“用脚投票”的无奈反抗。
这场始于84斤女子的争议,不应止于对商家的声讨。当穿衣自由被异化为尺码PUA,当身体成为商业博弈的牺牲品,需要追问的是:衣服究竟为谁而做?美不该被瘦定义,就像春天从不只有一种花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