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工信部一纸通知划定了智能驾驶宣传的“高压线”——禁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误导性表述,强调“组合驾驶辅助”的功能边界与安全责任。短短11天后,华为联合广汽、上汽、奥迪中国等11家车企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以“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为核心,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行业从“技术竞赛”向“安全共识”的集体转向。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政策风暴,实则是行业野蛮生长后的必然纠偏。
政策压力下,车企连夜修改宣传物料。上海车展上,“智驾”标语集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辅助驾驶”与“安全第一”的密集强调。华为将“ADS 4.0”改称“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理想汽车将“智驾焕新版”降级为“智能焕新版”,阿维塔销售话术中删除“接管次数”等敏感词。这场“术语净化运动”背后,是行业对责任归属的重新认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直言:“安全是底线,不能把偶然场景夸大成全场景可用。”
华为的应对策略或许提供了参考答案——一边联合车企共建安全标准,一边加速L3级技术落地。其乾崑ADS 4.0已完成6亿公里仿真测试,为高速L3商用铺路,但对外表述始终谨慎,强调“驾驶员需保持警觉”。这种“技术激进、宣传保守”的双轨模式,既规避政策风险,又保持创新动能。Momenta CEO曹旭东表示:“规范不是枷锁,而是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消费者认知的重塑。当“辅助驾驶”取代“自动驾驶”成为高频词,用户开始意识到方向盘背后的责任从未转移。这种认知革命,或许比技术突破更能推动行业走向成熟。有网友犀利评论:“以前觉得买车送司机,现在明白买的只是个高级副驾。”
智能驾驶的黄金时代并未终结,只是换上了更理性的底色。当资本狂欢退潮,安全与责任浮出水面,这场“急刹车”终将让行业驶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