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7 日,A 股市场一开盘便遭遇重挫,沪指低开 4.46%,深成指低开 5.96%,创业板指低开 6.77%,沪深京三市近 800 股跌超 9%,这样的大幅下跌,让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加征高额关税的举措,引发市场巨震的重要导火索。
然而,A 股虽然也大幅低开,但相比之下,展现出了一定韧性,并未完全跟随美股节奏。与美股“血流成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股民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片“淡定”:“低开必然高走!已经拿三分之一的资金抄底了!”认为“西方不亮东方亮”“贸易战打就打了,怕什么?”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尽管外部冲击剧烈,但A股市场“韧性凸显”,尤其是银行、地产、消费等权重板块的护盘动作,显示出政策层面的“有备而来”。这种“抗跌逻辑”被部分投资者解读为“中国底气”——全球最全工业门类的产业链优势,叠加国内逆周期政策的发力预期,让市场相信“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资本市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晴雨表”,而是大国博弈的缩影。当网友高喊“没什么可怕的”时,他们赌的不仅是技术性反弹,更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战略定力。毕竟,历史经验表明,最恐慌的时刻,往往孕育着最意想不到的转折——就像2018年贸易战爆发时,没人能料到中国新能源产业会在七年后反超美国。这一次,故事的结局或许依旧藏在“危”与“机”的辩证法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