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自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并称这一政策将是“永久的”。尽管特朗普声称此举旨在“保护国家安全”并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经济学家、行业领袖甚至美国传统盟友纷纷警告:这记“关税大棒”恐将引发一场全球产业链的“地震”,而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
然而,这一逻辑遭到多方质疑。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学者加里·赫夫鲍尔直言,关税将推高汽车价格、抑制需求,最终导致车企裁员而非扩产。数据显示,一辆美国制造的电动车可能因零部件关税成本上涨1.2万美元,而跨界车的生产成本也将增加约4000美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直接瞄准了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日韩等主要汽车贸易伙伴。加方怒斥此举“损人不利己”,并威胁采取报复性关税;欧盟则表示将评估反制措施。数据显示,欧盟每年向美国出口价值384亿欧元的汽车,德国车企首当其冲;日本对美国出口的28%为汽车产品,韩国对美汽车出口占比更高达49.1%。
美国消费者将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研究机构安德森经济集团估计,部分车型成本将飙升2000至12200美元,而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家电、乐器等日用品价格也可能上涨4%。美联储早已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7%,并警告通胀压力加剧36。投资顾问亚当·克里萨富利更尖锐指出,即便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面临“严重干扰”。
有人调侃:“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计划,原来是让物价再次伟大?”也有人讽刺:“这下好了,买辆卡罗拉的钱够买宝马了!”更有悲观者预测:“贸易战2.0开场,全球经济安全带系紧了吗?”
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破坏全球贸易秩序,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这场关税闹剧,本质是政治叙事与经济现实的激烈碰撞。特朗普的“铁锈带优先”策略虽迎合部分选民,却可能让美国陷入“通胀-衰退-失业”的恶性循环。若说贸易战是七伤拳,特朗普这一拳,或许先打碎的是自家的饭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