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27日报道,俄军“北方”部队集群一名军官表示,“北方”部队集群第22摩托化步兵团军人以钳形攻势包围了库尔斯克州古耶沃村,西北与东北两翼突击机如利剑般切入乌军防线,切断补给线,将残余乌军困于酒厂一带。
这场包围战让人联想起二战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的经典战术。彼时朱可夫依托纵深防御消耗德军装甲力量,再以钳形反攻分割敌军;如今俄军则利用无人机侦察与高精度火炮,将传统包抄战术升级为“数字时代的钢铁合围”。
有分析指出,俄军在库尔斯克的推进并非单纯依赖火力优势。乌军自2024年库尔斯克突袭战后陷入战略被动,精锐部队损耗严重,被迫以国土防御旅填充战线,这些缺乏重装备的部队难以抵挡俄军机械化突击。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伊万·季莫费耶夫认为,俄军通过“多点开花”的攻势分散乌军兵力,再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这种弹性战术让乌军的防线像漏水的筛子,修补速度永远赶不上破损速度”。
古耶沃村战斗中,乌军残部退守酒厂的细节颇具象征意义。这座本应飘散麦芽香气的建筑,如今弥漫硝烟,成为困兽犹斗的战场缩影。俄军官口中的“精确打击”,既展示现代战争的技术冷酷,也折射出冲突的荒诞性——当酒桶被炮弹取代,发酵罐成了掩体,工业文明的遗产在战火中异化为杀戮工具。
这场钳形攻势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但其揭示的战争逻辑仍值得深思:当战术创新遭遇资源瓶颈,当钢铁洪流碰撞人性韧劲,库尔斯克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提醒世人——胜利的代价,往往比失败更沉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