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俄罗斯利佩茨克州的Motorinvest工厂将迎来一条新生产线——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的追光插电混动轿车(Voyah Passion)将在此实现本土化组装。这款综合功率达394马力、百公里加速5.9秒、续航超1000公里的混动车型,不仅是岚图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折射出中俄汽车产业链深度绑定的新趋势。
岚图追光混动版搭载的1.5T发动机与电机组合,其核心三电技术、智能座舱系统均源自中国自主研发,而俄罗斯工厂则承担组装与本土适配任务。这种分工模式,既规避了高关税壁垒,又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终端价格,契合俄罗斯消费者对高性价比车型的需求。
不过,这场合作绝非单向输血。Motorinvest工厂通过纳入俄政府优惠贷款计划,以政策红利吸引消费者;而岚图则借助俄方产能实现“近欧洲生产”,为未来进军东欧市场埋下伏笔。有观察人士指出,俄乌冲突后西方车企撤离留下的市场真空,正被中国品牌以“技术+本地化”组合拳快速填补,而岚图的混动技术路线恰好规避了俄充电基建不足的短板。
莫斯科大学汽车产业研究员伊戈尔·彼得罗夫认为,岚图俄罗斯项目成败关键在于供应链本土化程度。“目前电池、电机仍需进口,若无法实现关键部件本地生产,卢布汇率波动或西方制裁可能随时掐断命脉。” 而岚图显然有所准备——其在国内推行的“供应链近地化”策略(湖北本地化率达41%)或将成为俄罗斯版方案的蓝本。
当追光混动版从利佩茨克工厂下线,其意义远超单一车型投产。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的学徒,蜕变为“技术换市场”的导师。而对俄罗斯而言,这既是后制裁时代产业重建的无奈选择,也是拥抱新能源浪潮的被动进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