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陕西汉中一位65岁的老人肖师傅因给孙女购买保险而引发了一场维权风波。肖师傅表示,他省吃俭用攒了6万元,于2016年在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下,为刚出生的孙女购买了一份名为富德生命创富人生年金保险的产品,每年交纳1.2万元保费,连续交纳5年。然而,当他9年后试图取出这笔钱时,却被告知需要等到孙女80岁时才能全额返还本金,且中间无法取现。
肖师傅回忆称,当时保险员向他承诺,这份保险不仅有高额的返还金额,还包括助学金和婚嫁金等附加收益。例如,孙女18岁时可领取6万元助学金,25岁时可领取3万元婚嫁金,同时还承诺有分红。这些承诺让肖师傅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一份划算的投资。然而,当他仔细查看保险合同后,发现合同中并未提及助学金和婚嫁金的内容,仅有的是基本的年金保险条款。
肖师傅随即联系当时的保险员,但对方已离职,且对当初的承诺矢口否认。保险公司则以合同为准,拒绝了他的全额退保请求。肖师傅无奈之下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损失。然而,律师指出,由于保险员存在误导销售行为,且合同内容与承诺不符,肖师傅的诉求难以得到支持。
肖师傅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老年人因缺乏金融知识而被误导购买保险的案例屡见不鲜。许多老人在销售人员的游说下,盲目购买高额返还型保险,却在多年后发现收益远低于预期,甚至无法提前取现。专家提醒,老年人在购买保险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因不了解产品性质而陷入困境。
肖师傅的案例也引发了公众对保险行业透明度和责任的讨论。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应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监管,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行为。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保险市场的监督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目前,肖师傅仍在维权过程中。他表示,虽然自己年纪已大,但不会放弃维权的决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的老年人在购买保险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落入类似的陷阱。同时,他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保险行业的规范管理,让老年人能够更加安心地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老年人在面对复杂的金融产品时,需要更加谨慎。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透明的金融环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