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多地发生多起疑似招生诈骗案件,多名学生和家长因轻信虚假招生信息而陷入骗局。这些诈骗行为不仅骗取了考生和家长的财物,还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此,教育部门和警方紧急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根据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的通报,2023年1月,该检察院对王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他们通过网络广告、伪造学校文件等方式,以推荐学校办理入学挂读包毕业等名义,骗取多名学生的报名费用和家长的信任。例如,孙某是一名单招培训班老师,他通过抖音平台看到百分百入学公办大专院校的广告后,被王老师以虚假承诺诱导,最终将两万余元报名费用转给对方。然而,当孙某试图联系学校核实情况时,发现所谓的合作院校根本不存在,诈骗分子早已卷款潜逃。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也多次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警惕常见的招生诈骗行为。例如,内部指标低分高录花钱买名额等都是不法分子常用的手段。这些诈骗分子通常利用考生和家长对高校招生政策的不了解,通过伪造文件、假冒高校招生人员等方式实施诈骗。此外,还有不法分子冒充军校招生工作人员,声称可以通过缴纳费用获得特殊照顾,甚至伪造录取通知书诱骗考生和家长。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招生诈骗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网站、发送虚假短信或利用社交媒体发布虚假信息,吸引考生和家长上钩。例如,有诈骗分子伪装成高校招生办人员,声称可以提前获取录取结果或帮助考生进入重点院校,诱骗考生支付高额费用。更有甚者,一些不法机构甚至开设所谓的假高中,以虚假的教育协议骗取学生学费。
针对这些现象,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特别强调,正规的高校招生不会收取任何附加费用,也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收取所谓的保证金或指标费。所有录取结果均需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确认。考生和家长应通过教育部门或学校官方网站核实信息,切勿轻信未经验证的招生承诺。
与此同时,河北省公安厅也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在收到可疑短信或电话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存好我搜索到的资料。对于那些已经受骗的考生和家长,教育部门建议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情况,并寻求法律援助。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招生诈骗的打击力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虚假招生广告的监管力度,及时清理非法招生信息;另一方面,应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公众对招生诈骗的识别能力。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招生是严肃的社会活动,任何涉及金钱的承诺都需谨慎对待。切勿因一时的侥幸心理而陷入骗局。只有通过正规渠道报名、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才能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高考环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