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伏5禁忌,犯了伤福气:养生关键需牢记
入伏时节养生至关重要,有五大禁忌需牢记,违反这些禁忌可能会伤害身体健康和福气,应避免贪凉、过度运动、饮食不节等不良行为,养生关键在于顺应时节,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身心舒适,避免疾病侵袭,遵守养生禁忌,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7月20日将正式进入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且潮湿闷热的日子。由于地表湿度增加,每天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导致地表层的热量累积,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今年还有“闰六月”,许多专家预测温度可能会比以往更高。
老话说“入伏五忌、一年顺利”,意思是三伏天虽然是最热最湿的时间段,但也是养生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够避免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可以减少暑热和湿气对身体的伤害,帮助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从而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使人少生病、身体顺畅。
这“五忌”具体包括:
忌大补。进入三伏天后,人体气血外泄,五脏六腑反而变得空虚。适当进补可以补充能量,但应选择清补食材如鲫鱼、鸭肉等,避免滋腻食物助长湿气,阻碍脾胃运化,导致上火和湿困。
忌晚归。三伏天白天温度高且湿气大,夜晚地面散热慢,湿气更重。晚归时衣着单薄容易被夜间的湿寒之气伤害,尤其是老人、小孩或体质较弱的人,可能引发关节不适、肠胃受凉等问题。此外,夜间蚊子多,晚归还容易被叮咬,增加皮肤不适或感染风险。
忌不出汗。三伏天出汗是正常现象,顺应人体阳气走向体表的趋势,通过出汗排出体内浊物,有利于身心健康。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不出汗会导致阳气不足,影响排汗功能。晚上可以通过泡脚或白天晒背来促进排汗。
忌只吃水果。夏天只吃水果不是好习惯,虽然水果富含维生素、水分和膳食纤维,但营养单一。连续三天只吃水果会使身体进入“饥荒模式”,代谢变慢、掉头发,整个人虚弱无力。此外,夏季水果糖分含量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飙升,引起头晕手抖、心慌出汗等症状。一日三餐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等。
忌隔夜饭。高温天气下,食物容易变质,细菌滋生速度加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如果有剩饭尽量早点处理或者倒掉。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可能引起肠胃不适,肉类剩菜尤其不能吃,因为有害菌会在短时间内附着并繁殖,产生有害物质。因此,菜最好当天吃完,或者一次少做点,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