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温下的外卖价格战应回归理性 平台竞争需理性对待

访客 2025-07-19 20:45:34 25707
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外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不断升级,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和骑手的安全,平台竞争应该回归理性,过度的价格战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骑手安全受到威胁,平台应该注重提供优质服务,合理竞争,确保外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外卖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自7月5日起,消费者、商家、骑手和平台纷纷参与到这场补贴大战中。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饿了么、美团、京东等三家平台企业,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连续两个周末,“0元购”“20-18”等大额优惠券让消费者将周末的外卖大战称为“疯狂星期六”。虽然消费者享受到了实惠,商家和骑手也迎来了订单高峰,但背后也出现了不少浪费的情况,商家的实际收益受到了影响,这种竞争对行业的影响需要仔细考量。

近期,一些商家开始控诉补贴大战给实体商家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这将导致慢性死亡。餐饮商会也发布倡议书,呼吁停止内卷。近日,各大平台先后表态,称当前的内卷没有意义。7月18日,淘宝的微信公众号转发了北京电子商务协会的倡议书,呼吁规范促销活动管理,杜绝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低价倾销行为,避免扰乱市场价格体系与竞争秩序。

对于外卖行业的补贴大战,京东表示并未参与,并称这种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的表现。此前,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卷战没有意义,对行业是一种伤害。他认为,订单只是个数字,目前即时零售行业里的许多现象都是泡沫。他举例说,1块钱买12瓶水、1分钱买纸巾、16元减16元的“0减券”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行业价值。

激烈的商战如果不能推动进步,甚至违背商业逻辑,那么这个战场就没有赢家。对于餐饮行业而言,补贴大战带来的副作用尤为明显。长期建立的价格心智被打破后,一旦补贴停止,价格能否恢复成为新的问题。同时,对于大部分正餐品牌来说,外卖补贴大战影响了堂食正常的经营秩序,也不可持续。

在王莆中发声之前,已有商家公开表明当前的补贴大战对商家是一种伤害。连锁餐饮品牌嘉和一品总经理刘京京在微博上表示,顾客享受到的各种满减、补贴,每10元,平台只出3元,商家要补7元,大头都是商家出的。如果不参加补贴活动,商家就没有流量和订单;而被迫参加后,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累坏,餐厅也快赔本了。

商家也在担心外卖大战结束后行业能否回归常态。外卖商家陈晨表示,短期内订单激增,但长期看很难持续。他担心,一旦停止补贴,订单会迅速下滑。

知情人士透露,即将到来的周末,部分平台的补贴规模将有所减少,补贴大战或回归理性。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综合近期多方的发声看,补贴风向出现了变化,但最终还是要看谁先妥协。

对于商家而言,补贴大战的影响呈现阶段性差异。短期来看,订单暴增带来了运营压力:中小商家可能面临“爆单”现象,但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叠加原材料消耗激增和人力不足,可能导致出餐延迟、品质下降。长期而言,行业将加速整合,市场集中度向供应链效率高、品牌力强的头部企业倾斜。监管介入倒逼平台优化补贴结构,减少商家负担。

分析师认为,短期数据亮眼但非终极目标。美团、阿里单量破纪录显示补贴有效拉动流量,但“冲单”后的流量承接更为关键。用户因补贴而来的“薅羊毛”行为可能随补贴退坡而流失,平台需通过会员体系、生态协同提升留存率。从长期看,盈利压力与资本效率是挑战。持续补贴侵蚀利润,竞争格局正从“资金战”转向“效率战”。真正的赢家需平衡用户低价需求、骑手权益保障与商家可持续盈利,而非单纯依赖价格战。

补贴是平台争夺市场入口的手段,但长期胜利需依赖用户留存、商家共赢与效率提升。平台需从“资本消耗”转向“价值创造”,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规范运营,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否则,即便短期单量创新高,也可能陷入“补贴一停、用户流失”的陷阱,最终难以实现真正的行业领导地位。

阅读
分享